哥伦拜恩高中大屠杀的伤亡人数:



Cassie Bernall,美国学生(1981 年生)

埃里克哈里斯,美国学生和凶手(生于 1981 年)

Dylan Klebold,美国学生和凶手(生于 1981 年)

美国学生雷切尔·斯科特(Rachel Scott)激发了雷切尔的挑战(生于 1981 年)

哥伦拜恩高中大屠杀是 1999 年 4 月 20 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的哥伦拜恩高中发生的一起学校枪击和未遂爆炸事件。肇事者是十二年级(高年级)学生 Eric Harris 和 Dylan Klebold,谋杀了 12 名学生和一名教师。十名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遇害,随后两人在那里自杀。另有21人因枪击受伤,还与警方交火。另有三人在试图逃跑时受伤。当时,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高中枪击案。枪击事件引发了数十起模仿杀人事件,其中包括世界各地许多更致命的枪击事件。 “哥伦拜恩”这个词已经成为校园枪击事件的代名词。

除了枪击事件之外,哈里斯和克莱伯德还在学校里放置了几枚自制炸弹,尽管它们没有引爆。在远离学校的另一个地点设置了两枚炸弹作为转移,其中一枚(部分)引爆。动机尚不清楚,但他们已经计划了大约一年,并希望屠杀美国历史上最多的受害者,这在当时意味着超过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死亡人数。

警察进入学校的速度很慢,并因在枪击事件中没有干预而受到严厉批评。该事件导致引入了立即行动快速部署策略,该策略用于主动射手情况。哥伦拜恩还通过零容忍政策加强了对学校安全的重视。关于枪支和枪支管制法、高中小集团、亚文化(例如哥特)、弃儿和校园欺凌,以及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互联网和电子游戏和电影中的暴力,引发了辩论和道德恐慌。

许多即兴纪念碑在大屠杀之后被创建,包括受害者雷切尔斯科特的汽车和约翰汤姆林的卡车。在克莱门特公园的一座小山顶上,还为受害者和射手竖立了 15 个十字架。哈里斯和克莱伯德的十字架后来在争议后被移除。哥伦拜恩纪念馆于 1999 年 6 月开始规划为永久纪念馆,并于 2007 年 9 月 21 日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