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和西德签署协议,谈判归还被荷兰人吞并的德国土地,以换取 2.8 亿德国马克作为 Wiedergutmachung 的回报。

二战后的德语单词 Wiedergutmachung 指的是德国政府在 1953 年同意向大屠杀的直接幸存者以及那些被迫在劳改营工作或成为纳粹受害者的人支付的赔偿金。多年来,这笔款项将超过 1000 亿德国马克。历史学家托尼·朱特 (Tony Judt) 写了关于 Wiedergutmachung 的文章:

在达成这项协议时,康拉德·阿登纳冒了一些国内政治风险:1951 年 12 月,接受调查的西德人中只有 5% 承认对犹太人感到内疚。另有 29% 的人承认德国欠犹太人一些赔偿。其余的人(大约五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只有真正犯下某些事情的人才有责任并应该付出代价,而那些(21%)认为犹太人自己对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负有部分责任。第三帝国。 1953 年 3 月 18 日,在联邦议院辩论归还协议时,共产党投了反对票,自由民主党投了弃权票,基督教社会联盟和阿登纳的基民盟都出现了分歧,许多人投票反对任何 Wiedergutmachung(赔偿)。名词 Wiedergutmachung 是“恢复原状”或“赔偿”的总称。该名词由wieder(“再次”)、gut(“好”或“好”)和machung(machen 的动词名词)(“to make”)组成。动词 wiedergutmachen 的字面意思是“再次变好”或补偿。 Wiedergutmachungsgeld 的意思是“Wiedergutmachung 钱”。

在前东德,Wiedergutmachung 主要针对波兰和前苏联。

目前负责此问题的德国联邦办公室是 Bundesamt fr zentrale Dienste und offene Vermgensfragen (BADV)(中央服务和未解决财产问题联邦办公室)。它适用“联邦赔偿法”,并从 Verwaltungsamt fr innerre Restitutionen 接管了这些责任,该法令在其章程中规定:

根据 1953 年和 1956 年联邦赔偿法 (BEG) 的条款,因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原因受到战时德国政权迫害的个人有资格从德国政府获得资金。这包括被关押在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或隔都,被迫佩戴星徽,或躲藏起来。只有直接受害的人才有资格获得 Wiedergutmachung,而不是战后出生的后代或孙子孙女。 BEG 在 1980 年代中期发布了有关 Wiedergutmachung 付款的统计数据,但此后一直没有公开发布。截至 1980 年代中期,已提出并支付了超过 400 万份索赔。大约 40% 的索赔来自许多大屠杀幸存者居住的以色列,20% 来自德国,40% 来自其他国家。

在德国,这个过程通常非常困难。根据德国政府委托撰写的关于“纳粹独裁统治下犹太服装商的命运”的报告:“对于那些申请的人来说,听起来委婉的赔偿和赔偿条款往往意味着一场有时会持续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激烈斗争,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在那些日子里非法没收的资产的归还尚未完全完成。“一个不寻常的赔偿是对中立国爱尔兰共和国在 1941 年的爆炸事件。

1998 年 12 月 3 日,德国签署了《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原则》。遵守这些原则是完全自愿的,不是法律要求。华盛顿原则仅涵盖公共机构拥有的物品,而不包括私人拥有的物品。与 1998 年奥地利的归还法不同,德国没有有效的法律积极要求机构搜查其财产以寻找纳粹掠夺的物品。旨在补偿“纳粹迫害的受害者”,同时将大规模强迫劳动视为战争的正常部分而不是犯罪。

荷兰(荷兰语:Nederland [ˈneːdərlɑnt](听)),非正式的荷兰,是一个位于西欧的国家,在加勒比海拥有海外领土。它是荷兰王国的四个组成国家中最大的一个(其他国家是阿鲁巴、库拉索和圣马丁)。在欧洲,荷兰由十二个省组成,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接壤,北部和西部有北海海岸线。它还与两国以及北海的英国共享海上边界。加勒比海的海外领地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于 2010 年成为荷兰的特别自治市。该国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弗里斯兰省以西弗里斯兰语为第二官方语言,英语和帕皮阿门托语为荷兰加勒比地区的第二官方语言。荷兰语低撒克逊语和林堡语是公认的区域语言(分别在东部和东南部使用),而荷兰手语、Sinte Romani 和意第绪语是公认的非领土语言。荷兰的四个最大城市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和乌得勒支。阿姆斯特丹是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和名义上的首都,而海牙则是州议会、内阁和最高法院的所在地。鹿特丹港是欧洲最繁忙的海港。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是荷兰最繁忙的机场,也是欧洲第三繁忙的机场。该国是欧盟、欧元区、G10、北约、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也是申根区和三边比荷卢联盟的一部分。它拥有多个政府间组织和国际法院,其中许多都集中在海牙,因此被称为“世界法定首都”。荷兰的字面意思是“低地国家”,因为它的低海拔和平坦的地形,只有大约 50 个% 的土地海拔超过 1 m(3.3 英尺),近 26%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海平面以下的大部分地区,被称为圩田,是 14 世纪开始的土地开垦的结果。口语或非正式地,荷兰有时被称为 pars pro toto Holland。在始于 1588 年的共和时期,荷兰进入了一个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伟大时代,跻身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列;这一时期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其贸易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荷兰西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地和贸易站。人口 1760 万,全部居住在总面积约 41,800 平方公里(16,100平方英里)——其中陆地面积为 33,500 平方公里(12,900 平方英里)——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 16 大的国家,也是欧盟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国家,人口密度为 526 人/人平方公里(1,360 人/平方英里)。尽管如此,由于其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集约化的农业和创造力,它是世界第二大食品和农产品出口国。自 1848 年以来,荷兰一直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该国具有支柱化的传统和长期的社会宽容记录,将堕胎、卖淫和人类安乐死合法化,同时维持自由的毒品政策。荷兰在 1870 年废除了民法中的死刑,但直到 1983 年通过新宪法才完全废除死刑。荷兰在 1919 年允许妇女选举权,然后在 2001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其混合市场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在全球排名第 11 位。荷兰在新闻自由、经济自由、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的国际指数中名列前茅。 2020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八,2021年世界幸福指数排名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