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基座行动:SS 俄亥俄号勉强抵达马耳他岛,为岛上的防御运载重要的燃料供应。

基座行动(意大利语:Battaglia di Mezzo Agosto,八月中旬的战役),在马耳他被称为 Il-Konvoj ta' Santa Marija(圣玛丽亚车队),是 1942 年 8 月英国向马耳他岛运送物资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北非战役(19401943)期间,马耳他是英国船只、潜艇和飞机袭击前往利比亚的轴心国车队的基地。从 1940 年到 1942 年,轴心国派出空军和海军部队围攻马耳他。尽管损失惨重,英国人还是为马耳他的民众和军队提供了足够的补给品来抵抗,尽管它在 1942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再是进攻基地。基座行动中最关键的补给品是燃料,由俄亥俄党卫军携带,一艘有英国船员的美国油轮。船队于 1942 年 8 月 3 日从英国启航,并于 8 月 10 日晚上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轴心国试图使用轰炸机、德国电子艇、意大利的 MAS 和 MS 船、雷区和潜艇伏击,是轴心国在地中海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成功。超过 500 名商船和皇家海军水手和飞行员遇难,14 艘商船中只有 5 艘抵达了大港。虽然对盟军来说代价高昂,但这是一场战略胜利。俄亥俄州的到来证明了让这么多军舰冒险的决定是合理的;它的航空燃料货物重振了马耳他对轴心国航运的空袭。潜艇返回马耳他,而从航空母舰 HMS Furious 上飞来的 Supermarine Spitfires 能够最大程度地打击轴心国的船只。意大利车队不得不绕道远离该岛,从而延长了行程并增加了可以发动空中和海上攻击的时间。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11 月 11 日 10 月 23 日)和西地中海的火炬行动(11 月 816 日)之后,盟军重新征服了埃及和利比亚,从而使对马耳他的围困被打破,这使得陆基飞机能够护航商船到岛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通常缩写为 WWII 或 WW2,是一场从 1939 年持续到 1945 年的全球战争。它涉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 包括所有大国 - 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联盟:盟国和轴心国。在一场直接涉及来自 30 多个国家的 1 亿多人的全面战争中,主要参与者将他们的全部经济、工业和科学能力投入战争努力,模糊了民用和军用资源之间的区别。飞机在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对人口中心的战略轰炸成为战争中仅有的两种核武器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冲突。它导致 70 至 8 500 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数以千万计的人死于种族灭绝(包括大屠杀)、饥饿、屠杀和疾病。轴心国战败后,德国和日本被占领,战争罪法庭对德国和日本领导人进行了审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确切起因存在争议,但促成因素包括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中日战争、苏日边界冲突以及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日益紧张的局势。 II 一般认为开始于 1939 年 9 月 1 日,当时纳粹德国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入侵波兰。随后,英国和法国于 9 月 3 日对德国宣战。根据 1939 年 8 月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德国和苏联瓜分了波兰,并在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罗马尼亚划定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从 1939 年末到 1941 年初,在一系列战役和条约中,德国征服或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与意大利和日本(以及后来的其他国家)结成了轴心国联盟。随着北非和东非战役的开始,以及法国在 1940 年中期的垮台,战争主要在欧洲轴心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继续进行,包括巴尔干地区的战争、英国的空战、闪电战英国和大西洋海战。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率领欧洲轴心国入侵苏联,开辟了历史上最大的陆地战区——东线战线。

旨在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在 1937 年与中华民国交战。 1941 年 12 月,日本对美国和英国领土发动了对东南亚和中太平洋的几乎同时进攻,其中包括对美国和英国的进攻。珍珠港的美国舰队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因此,欧洲轴心国团结一致向美国宣战。日本很快占领了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但在关键的中途岛海战失败后,它的进攻于 1942 年停止。后来,德国和意大利在北非和苏联的斯大林格勒被击败。 1943 年的重大挫折——包括德军在东线的一系列失败、盟军入侵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以及盟军在太平洋的攻势——使轴心国丧失了主动权,并迫使其在所有战线上进行战略撤退。 1944年,西方盟军入侵德占法国,而苏联则收复其领土损失并转向德国及其盟国。在 1944 年和 1945 年期间,日本在亚洲大陆遭受了逆转,而盟军削弱了日本海军并占领了西太平洋的关键岛屿。

欧洲战争以解放德国占领区和西方盟国和苏联入侵德国而告终,最终导致柏林沦陷于苏联军队、希特勒自杀和德国于 1945 年 5 月 8 日无条件投降。在盟军于 1945 年 7 月 26 日发表波茨坦宣言以及日本拒绝按其条款投降之后,美国于 8 月 6 日向日本城市广岛和 8 月 9 日向长崎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面对入侵日本列岛的迫在眉睫,再加上原子弹爆炸的可能性,以及苏联在入侵满洲前夕宣布对日本开战,日本于 8 月 15 日宣布投降,并于 8 月 15 日签署投降书1945 年 9 月 2 日,巩固了盟军在亚洲的全面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全球的政治联盟和社会结构。联合国 (UN) 的成立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并防止未来发生冲突,获胜的大国——中国、法国、苏联、英国和美国——成为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苏联和美国成为敌对的超级大国,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奠定了基础。在欧洲遭受破坏之后,其大国的影响力减弱,引发了非洲和亚洲的非殖民化。大多数工业受到损害的国家都转向经济复苏和扩张。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欧洲,开始是为了防止未来的敌对行动、结束战前的敌意和建立共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