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柬埔寨、锡兰、芬兰、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约旦、老挝、利比亚、尼泊尔、葡萄牙、罗马尼亚和西班牙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第 109 号决议加入联合国。

奥地利,正式名称为奥地利共和国,是中欧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位于东阿尔卑斯山。它是一个由九个州组成的联邦,其中一个是首都维也纳,人口最多的城市和州。该国西北与德国接壤,北与捷克共和国接壤,东北与斯洛伐克接壤,东与匈牙利接壤,南与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接壤,西与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接壤。它占地 83,871 平方公里(32,383 平方英里),拥有 900 万人口。奥地利在第一个千年末期从东部和匈牙利三月的残余中崛起。最初是巴伐利亚的领地,1156 年发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公国,1453 年成为大公国。16 世纪,维也纳开始作为帝国的行政首都,奥地利因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 1806年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成为一个大国,也是德意志联邦的主要成员。帝国在 1866 年的普奥战争中战败导致了联邦的终结,并为一年后奥匈帝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1914 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向塞尔维亚宣战,最终升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的战败和随后的崩溃导致 1918 年德奥共和国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成立1919 年。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反议会情绪达到顶峰,1934 年在恩格尔伯特·多尔弗斯领导下形成了奥地利法西斯独裁政权。二战爆发前一年,奥地利被阿道夫·希特勒并入纳粹德国,成为次国家分部。在 1945 年解放和盟军占领十年后,该国恢复了主权,并于 1955 年宣布永久中立。

奥地利是议会代议制民主国家,民选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和首席执行官。主要城市包括维也纳、格拉茨、林茨、萨尔茨堡和因斯布鲁克。奥地利一直被列为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也是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它在 2021 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世界第 25 位。

奥地利自 1955 年以来一直是联合国成员,自 1995 年以来一直是欧盟成员。它是欧安组织和欧佩克的东道国,并且是经合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的创始成员。它还于1995年签署了申根协定,并于1999年采用欧元。

阿尔巴尼亚((听)a(w)l-BAY-nee-ə;阿尔巴尼亚语:Shqipëri 或 Shqipëria),正式名称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欧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它位于地中海内的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西北与黑山接壤,东北与科索沃接壤,东与北马其顿接壤,南与希腊接壤。地拉那是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其次是都拉斯、发罗拉和斯库台。

阿尔巴尼亚在 28,748 平方公里(11,100 平方英里)的区域内展现出不同的气候、地质、水文和形态条件。它拥有显着的多样性,从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山的白雪皑皑的山脉以及科拉布、斯坎德培、品杜斯和塞劳尼亚山脉到地中海沿岸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炎热和阳光充足的海岸。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尔巴尼亚居住着不同的文明,如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威尼斯人和奥斯曼人。阿尔巴尼亚人在 12 世纪建立了自治的阿尔贝尔公国。阿尔巴尼亚王国和阿尔巴尼亚公国形成于 13 世纪和 14 世纪之间。在 15 世纪奥斯曼帝国征服阿尔巴尼亚之前,由 Gjergj Kastrioti Skanderbeg 领导的阿尔巴尼亚抵抗奥斯曼帝国向欧洲扩张的行动为他们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赞誉。阿尔巴尼亚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持续了近五个世纪,在此期间,许多阿尔巴尼亚人(称为 Arnauts)在帝国,特别是在南巴尔干和埃及获得了高级职位。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之间,广泛归因于阿尔巴尼亚人聚集了精神和智力力量的文化发展最终导致了阿尔巴尼亚文艺复兴。在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帝国战败后,现代民族国家阿尔巴尼亚于 1912 年宣布独立。20 世纪,阿尔巴尼亚王国被意大利入侵,在成为纳粹德国的保护国之前形成了大阿尔巴尼亚。恩维尔·霍查在二战后按照霍查主义的条款成立了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91 年的革命结束了共产主义在阿尔巴尼亚的垮台,并最终建立了当前的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单一的议会制宪政共和国和一个发展中国家,中高收入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其次是制造业。 1990年共产主义结束后,它经历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阿尔巴尼亚为其公民提供全民医疗保健和免费小学和中学教育。阿尔巴尼亚是联合国、世界银行、教科文组织、北约、世贸组织、欧洲委员会、欧安组织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自 2014 年以来,它是欧盟成员国的正式候选人。它是能源共同体的创始成员之一,包括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和地中海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