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S·巴顿,美国将军(生于 1885 年)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1885 年 11 月 11 日-1945 年 12 月 21 日)是美国陆军的一名将军,曾在二战地中海战区指挥美国第七集团军,并在法国和德国指挥美国第三集团军1944 年 6 月盟军入侵诺曼底后。

巴顿生于 1885 年,曾就读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他学习击剑并设计了 M1913 骑兵军刀,通常被称为“巴顿军刀”。他参加了 1912 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夏季奥运会的现代五项全能比赛。

巴顿在 1916 年的潘乔维拉远征中参战,这是美国第一次使用机动车辆的军事行动。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远征军新的美国坦克兵团的一员参加了战斗:他指挥了法国的美国坦克学校,然后带领坦克参战,并在战争接近尾声时受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成为陆军装甲战理论发展的核心人物,在全国各地担任过许多参谋职务。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指挥了第 2 装甲师。

1942 年,巴顿在“火炬行动”期间率领美军进入地中海战区,入侵卡萨布兰卡,并通过迅速恢复士气低落的第二军,很快确立了自己作为一名有效指挥官的地位。在盟军入侵西西里期间,他指挥美国第七军,他是第一位到达墨西拿的盟军指挥官。在那里,他在打了两名被炮弹震惊的士兵之后卷入了争议,并被暂时从战场指挥部撤职。他在“毅力行动”中担任关键角色,这是盟军为霸王行动而进行的军事欺骗行动。

在西方盟军入侵法国开始时,巴顿被任命为第三军团的指挥官,该军团在法国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快速装甲推进。在他果断的领导下,第三军在突出部战役中率先在巴斯托涅解救了被围困的美军,之后他的部队在战争结束时深入纳粹德国。

在盟军占领德国期间,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军事总督,但因对苏联发表咄咄逼人的言论和轻视去纳粹化而松了一口气。他在美国第十五军指挥了两个多月。他在一次车祸中受重伤,十二天后,即 1945 年 12 月 21 日在德国去世。

巴顿多姿多彩的形象、勤奋的个性和作为指挥官的成功有时被他有争议的公开声明所掩盖。他从前线领导的理念,以及他用引人注目的、充满粗俗的演讲来激励部队的能力,比如他对第三军的著名演讲,得到了他的部队的好评,但对于一个分裂得很厉害的盟军来说,就更不受欢迎了最高指挥。他派遣注定失败的鲍姆特遣队将他的女婿约翰·沃特斯中校从战俘营中解放出来,这进一步损害了他在上级中的地位。他强调快速和积极的进攻行动被证明是有效的,他在德国最高统帅部受到对手的高度评价。 1970 年发行的获奖传记电影《巴顿》帮助普及了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