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第二天苏联本身就解散了)。乌克兰公投结束,乌克兰正式脱离苏联。

苏联总统(俄文: ,罗马字:Prezident Sovetskogo Soyuza),正式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统( ),简称苏联总统( ),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国家元首共和国从 1990 年 3 月 15 日至 1991 年 12 月 25 日。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唯一担任这个职位的人。戈尔巴乔夫还在 1985 年 3 月至 1991 年 8 月期间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从总统职位中获得的权力越来越大,直到 1991 年政变企图后他最终辞去总书记职务。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1931 年 3 月 2 日-)是俄罗斯和前苏联政治家。苏联第八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苏联国家元首,任苏联主席团主席。 1988年至1989年最高苏维埃,1989年至1990年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至1991年苏联总统。在意识形态上,戈尔巴乔夫最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尽管到1990年代初已转向社会民主主义。

戈尔巴乔夫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普里沃尔诺耶,一个拥有俄罗斯和乌克兰血统的贫穷农民家庭。在约瑟夫·斯大林的统治下长大,他年轻时在集体农场经营联合收割机,然后加入共产党,根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流行解释,共产党将苏联作为一党制国家统治。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期间,他于 1953 年与同学 Raisa Titarenko 结婚,然后于 1955 年获得法律学位。搬到斯塔夫罗波尔后,他为共青团青年组织工作,并在斯大林去世后成为去斯大林化的热心支持者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改革。 1970年,他被任命为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第一党委书记,负责监督斯塔夫罗波尔大运河的建设。 1978年回到莫斯科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79年加入中央政治局。在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的三年内,继尤里·安德罗波夫和康斯坦丁·契尔年科的短暂政权之后,政治局于 1985 年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事实上的政府首脑。

尽管致力于维护苏维埃国家及其社会主义理想,戈尔巴乔夫认为有必要进行重大改革,尤其是在 1986 年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他退出了苏阿战争,并开始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举行峰会,以限制核武器并结束冷战。在国内,他的公开政策(“开放”)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而他的改革(“重组”)试图分散经济决策以提高效率。他的民主化措施和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建破坏了一党制国家。 1989 年至 1990 年,当东欧集团的各个国家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治理时,戈尔巴乔夫拒绝进行军事干预。在内部,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情绪威胁要分裂苏联,导致马克思列宁主义强硬派于 1991 年发动了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未成功的八月政变。在此之后,苏联不顾戈尔巴乔夫的意愿而解散,他辞职了。卸任后,他成立了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成为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和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并为俄罗斯的社会民主运动进行了竞选。

戈尔巴乔夫被广泛认为是 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仍然是争议的主题。作为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在内的众多奖项的获得者,他因在结束冷战、在苏联引入新的政治自由以及容忍东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府倒台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而广受赞誉和中欧以及德国的统一。相反,他在俄罗斯经常因加速苏联解体而受到嘲笑,这一事件导致俄罗斯全球影响力下降并引发经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