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队坦克运输车在以色列-加沙地带边界的埃雷兹过境点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四名巴勒斯坦难民死亡,七人受伤,这被认为是引发第一次起义的事件之一。

巴勒斯坦难民是在 1947-49 年巴勒斯坦战争(1948 年巴勒斯坦人流亡)和六日战争(1967 年巴勒斯坦人流亡)期间逃离或被驱逐出境的强制性巴勒斯坦公民及其后裔。大多数巴勒斯坦难民居住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 68 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内或附近。 2019 年,超过 560 万巴勒斯坦难民在联合国登记。

该术语最初指的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他们的正常居住地一直在托管巴勒斯坦,但由于 1948 年的巴勒斯坦战争而流离失所并失去了生计。 1949年,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将巴勒斯坦难民定义为最初的“巴勒斯坦难民”及其父系后裔。然而,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援助仅限于居住在近东救济工程处在巴勒斯坦领土、黎巴嫩、约旦和叙利亚的行动区的巴勒斯坦难民。截至 2019 年,超过 560 万巴勒斯坦人在近东救济工程处登记为难民,其中超过 150 万居住在近东救济工程处经营的营地。 “巴勒斯坦难民”一词不包括成为以色列公民的境内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也不包括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犹太人。据估计,有多达 1,050,000 至 1,380,000 人是托管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的后裔,他们没有在近东救济工程处登记,也没有根据难民署的任务进行登记。

在 1948 年巴勒斯坦战争期间,大约 700,000 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或后来成为以色列的总人口的 85% 逃离或被驱逐出家园,前往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等国。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也有权登记,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下,在 59 个已登记的营地中,其中 10 个是在 1967 年六日战争之后建立的,以应对新一波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定居难民人口,在 1948 年阿以战争后一直处于阿拉伯国家的持续治理之下,自六日战争以来在以色列治理下的约旦河西岸难民人口以及自 1994 年以来在巴勒斯坦政府之下的难民人口,以及自 2007 年以来由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 管理的加沙地带。黎巴嫩拒绝接受东道国的公民身份或合法居住权,在那里吸收巴勒斯坦人会破坏微妙的忏悔平衡,但在约旦可以使用,到 2009 年,超过 90% 的 UNWRA - 已登记的巴勒斯坦难民已获得充分的公民权利。1948 年 12 月 11 日,联合国大会(UNGA)通过第 194 号决议,确认巴勒斯坦人有权返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