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期间巴黎围城战结束后,胜利的普鲁士军队在法国巴黎游行。

巴黎之围发生于 1870 年 9 月 19 日至 1871 年 1 月 28 日,最终以普鲁士军队攻占该城市而告终,最终导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德意志帝国和巴黎公社均成立。

普鲁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德国国家,起源于 1525 年,公国集中在波罗的海东南海岸的普鲁士地区。 1932 年,一项紧急法令将普鲁士政府的权力移交给德国总理弗朗茨·冯·帕彭(Franz von Papen),并于 1947 年通过盟军法令在法律上解散了它。几个世纪以来,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着普鲁士,通过一支组织严密、效率高的军队。普鲁士首先将首都设在柯尼斯堡,然后于 1701 年在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决定性地塑造了德国的历史。

1871年,由于普鲁士大臣兼总统奥托·冯·俾斯麦的努力,大部分德意志公国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合并为德意志帝国,尽管这被认为是“小德国”,因为不包括奥地利和瑞士。 1918 年 11 月,君主制被废除,贵族在 1918-19 年的德国革命期间失去了政治权力。普鲁士王国因此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共和国——普鲁士自由邦,从 1918 年到 1933 年是德国的一个国家。从 1932 年起,普鲁士因普鲁士政变而失去了独立性,该政变在下一几年后,纳粹政权成功地制定了 Gleichschaltung 法律以追求统一国家。剩余的法律地位终于在1947年结束。普鲁士这个名字来源于旧普鲁士人;在 13 世纪,条顿骑士团——一个由德国十字军组成的有组织的中世纪天主教军事组织——征服了他们居住的土地。 1308 年,条顿骑士团与但泽(今格但斯克)一起征服了波美拉利亚地区。他们的修道院国家主要是通过来自德国中部和西部的移民而德国化的,在南部,它被来自马索维亚的定居者波兰化。强加的第二次荆棘和约(1466 年)将普鲁士分成西部皇家普鲁士,成为波兰的一个省,东部从 1525 年称为普鲁士公国,直到 1657 年为止是波兰王室的封建封地。 1618 年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公国在 1701 年宣布成立普鲁士王国。

普鲁士在成为一个王国后不久就进入了大国行列。它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变得越来越强大。在腓特烈大帝(1740-1786)统治时期,它在欧洲事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拿破仑战败后重新绘制欧洲地图的维也纳会议(1814-15 年)上,普鲁士获得了丰富的新领土,包括富含煤炭的鲁尔区。该国随后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力迅速增长,并于 1867 年成为北德意志联邦的核心,然后于 1871 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核心。普鲁士王国现在在新德国如此庞大和占主导地位,以至于容克斯和其他普鲁士精英越来越多地认定为德国人,而越来越少地认定为普鲁士人。

王国与其他因德国革命而终止的德国君主制一起于 1918 年结束。在魏玛共和国,普鲁士自由邦在 1932 年弗朗茨·冯·帕彭领导的政变之后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法律和政治重要性。随后,它在 1935 年被有效地拆除为纳粹德国高厄。尽管如此,一些普鲁士政府部门仍保留下来,赫尔曼·戈林 (Hermann Göring) 继续担任普鲁士部长级总统,直到二战结束。 1945 年之后,由于波兰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吞并了这些领土,并在 1950 年之前驱逐了大部分德国居民,因此构成普鲁士重要组成部分的德国前东部领土在 1945 年后失去了大部分德国人口。普鲁士被认为是盟军的军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承担者,在 1947 年被盟军宣言正式废除。普鲁士王国前东部领土的国际地位一直存在争议,直到 1990 年《关于德国的最终解决条约》,但其重返德国仍然是极右翼政客、驱逐者联合会和各种政治修正主义者的话题。

普鲁士这个词经常被使用,特别是在德国以外的地方,强调东部土地贵族容克阶级的专业精神、侵略性、军国主义和保守主义,他们首先统治了普鲁士,然后是德意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