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蒙古皇帝(生于 1215 年)

忽必烈(也拼写为 Qubilai 或 Kübilai;蒙古语:Хубилай,罗马化:Khubilai;中文:忽禅必烈;拼音:Hūbìliè;1215 年 9 月 23 日 - 1294 年 2 月 18 日),1260 年至 1294 年在位,为 Setsen Khan(ᠰᠡᠴᠡᠨᠬᠴᠭᠨᠬᠴᠭᠠᠬᠴᠭᠠ )和忽必烈皇帝(忽必烈皇帝),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可汗皇帝,虽然在帝国分裂后这是一个名义上的地位。他于 1271 年宣布帝国的朝代名称“大元”,并统治元中国直到他在 1294 年去世,以他的庙号 Shizu 被追授为元世祖(中文:元世祖;拼音:Yuán Shìzǔ)。

忽必烈是托鲁伊的第四个儿子(他与高尔嘎塔尼·贝基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1260 年成吉思汗去世时,他年仅 12 岁,继其哥哥蒙哥成为可汗后,他不得不在持续到 1264 年的托鲁伊内战中击败弟弟阿里克伯克。这一事件标志着帝国分裂的开始。忽必烈的真正权力仅限于元帝国,尽管作为可汗,他仍然在伊尔汗国拥有影响力,在金帐汗国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如果把当时的蒙古帝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的疆域从太平洋到黑海,从西伯利亚到现在的阿富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今天的中国,蒙古、韩国及部分邻近地区;作为可汗,他还在中东和欧洲积累了影响力。他担任了中国皇帝的角色。到 1279 年,蒙古完成了对宋朝的征服,忽必烈成为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非汉皇帝。

忽必烈御像是元朝帝后画像册的一部分,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白色,忽必烈的御服颜色,是元朝的御用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