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第二次最致命的地震袭击了基督城,造成 185 人死亡。

2011 年 2 月 22 日星期二下午 12:51,新西兰基督城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当地时间(23:51 UTC,2 月 21 日)。 Mw6.2 (ML6.3) 地震袭击了南岛的坎特伯雷地区,该地区位于新西兰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基督城中心东南 6.7 公里(4.2 英里)处。它在基督城造成了广泛的破坏,造成 185 人死亡,是该国第五大最致命的灾难。

基督城的中心城市和东部郊区受到严重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已经因 2010 年 9 月 4 日的坎特伯雷 7.1 级地震及其余震而削弱。严重的液化影响了东郊,产生了大约 40 万吨淤泥。整个南岛以及北岛中下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都感受到了地震。虽然最初的地震只持续了大约 10 秒钟,但由于地震震源相对于基督城的位置和浅浅,以及之前的地震破坏,破坏非常严重。随后的人口流失导致基督城主城区暂时落后于惠灵顿,从新西兰第二大人口最多的地区减少到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地区。

新西兰(毛利语:Aotearoa [aɔˈtɛaɾɔa])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它由两个主要陆地——北岛 (Te Ika-a-Māui) 和南岛 (Te Waipounamu) 以及 700 多个较小的岛屿组成,总面积达 268,021 平方公里(103,500 平方英里)。新西兰位于澳大利亚以东约 2,000 公里(1,200 英里)处,横跨塔斯曼海,位于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汤加群岛以南 1,000 公里(600 英里)处。该国多变的地形和陡峭的山峰,包括南阿尔卑斯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构造抬升和火山爆发。新西兰的首都是惠灵顿,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奥克兰。

由于地处偏远,新西兰的岛屿是人类最后一块可居住的大型陆地。大约在 1280 年到 1350 年间,波利尼西亚人开始在岛上定居,然后发展出独特的毛利文化。 1642 年,荷兰探险家亚伯塔斯曼成为第一个发现并记录新西兰的欧洲人。 1840 年,英国代表和毛利酋长签署了《怀唐伊条约》,宣布英国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 1841年,新西兰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领; 1947年,它获得了完全的法定独立,英国君主仍然是国家元首。今天,新西兰 510 万人口中的大多数是欧洲人后裔;土著毛利人是最大的少数民族,其次是亚洲人和太平洋岛民。反映这一点,新西兰的文化主要来源于毛利人和早期的英国定居者,最近由于移民的增加而扩大了文化。官方语言是英语、毛利语和新西兰手语,英语的地方方言占主导地位。

作为发达国家,新西兰在生活质量、教育、公民自由保护、政府透明度和经济自由等国家表现的国际比较中名列前茅。新西兰在 1980 年代经历了重大的经济变革,将其从保护主义经济转变为自由贸易经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工业部门和农业。国际旅游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全国范围内,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议会,而行政政治权力由内阁行使,内阁由总理领导,现任杰辛达·阿德恩 (Jacinda Ardern)。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该国的君主,由总督代表。此外,新西兰由 11 个地区委员会和 67 个地方政府机构组成。新西兰领土还包括托克劳(附属领土);库克群岛和纽埃(与新西兰自由联合的自治州);和罗斯属地,这是新西兰在南极洲的领土主张。

由于其广阔的地理面积和自然资源,新西兰被认为是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区域大国和国际事务中的中等大国。它是联合国、英联邦、澳新银行、经合组织、东盟加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太平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岛屿论坛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