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宪法生效,成立共和国。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宣誓就任印度第一任总统。在印度被定为共和国日。

共和国日是印度的一个公共假日,该国纪念和庆祝印度宪法于 1950 年 1 月 26 日生效的日期,取代了 1935 年印度政府法案作为印度的管理文件,从而改变了国家进入一个新成立的共和国。这一天也标志着印度从一个以英国君主为名义上的印度自治领头衔的自治英联邦国家过渡到一个由印度总统担任印度联邦名义上的头衔的英联邦国家中的一个完全主权的共和国。

宪法于 1949 年 11 月 26 日由印度制宪会议通过,并于 1950 年 1 月 26 日生效,实行民主政府制度,完成了印度向独立共和国的过渡。 1 月 26 日被选为共和国日,因为 1930 年的这一天,印度国民议会宣布了《印度独立宣言》(Purna Swaraj),以取代后来由即将离任的英国人确立的自治领地位。政权。

印度宪法(IAST:Bharatīya Saṃvidhāna)是印度的最高法律。该文件规定了划分政府机构基本政治准则、结构、程序、权力和义务的框架,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指导原则和义务。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成文国家宪法。它赋予宪法至上​​(不是议会至上,因为它是由制宪议会而不是议会创建的),并被其人民通过,并在其序言中声明。议会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

它于 1949 年 11 月 26 日由印度制宪会议通过,并于 1950 年 1 月 26 日生效。该宪法取代了 1935 年印度政府法作为该国的基本管理文件,印度自治领成为印度共和国。为了确保宪法的本土性,其制定者在第 395 条中废除了英国议会先前的法案。印度将 1 月 26 日作为共和国日庆祝其宪法。宪法宣布印度为主权、社会主义、世俗和民主共和国,确保其公民公正、平等和自由,并努力促进博爱。 1950 年的原始宪法保存在新德里议会大厦的一个充满氦气的箱子中。 1976 年紧急状态期间,第 42 修正案将“世俗”和“社会主义”这两个词添加到序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