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中国文学评论家、人权活动家(生于 1955 年)

刘晓波(中文:刘晓波 刘晓波;拼音:Liú Xiǎobō;1955 年 12 月 28 日至 2017 年 7 月 13 日)是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人权活动家、哲学家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呼吁进行政治改革并参与运动结束中共一党专政。他多次被捕,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异议人士和中国最著名的政治犯。 2017 年 6 月 26 日,他在被诊断出患有肝癌后获得保外就医,并于数周后于 2017 年 7 月 13 日去世。 刘以他堪称楷模的文学评论在 1980 年代中国文坛声名鹊起,最终成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几所国际大学。他返回中国支持 1989 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并于 1989 年至 1991 年首次入狱,1995 年至 1996 年再次入狱,1996 年至 1999 年再次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入狱。 2003年至2007年任独立中文笔会主席。1990年代中期开始担任《民主中国》杂志社社长。 2008 年 12 月 8 日,刘因参与《零八宪章》宣言而被拘留。 2009年6月23日,他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正式逮捕。他于 2009 年 12 月 23 日以同样的罪名受审,并于 2009 年 12 月 25 日被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剥夺政治权利 2 年。在第四次服刑期间,刘因“长期在中国为基本人权进行非暴力斗争。”刘是第一位在中国居住期间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他是继德国的卡尔·冯·奥西茨基(1935 年)和缅甸的昂山素季(1991 年)之后,第三位在监狱或拘留期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他是第二个被剥夺让代表为他领取诺贝尔奖的权利的人,也是第二个在狱中死去的人,第一个是奥西茨基,他在被拘留后在柏林夏洛滕堡的 Westend 医院去世。一个纳粹集中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贝里特·赖斯-安徒生将他的死归咎于中国共产党政权,并表示“刘晓波通过非暴力抵抗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压迫行为,为各国人民的兄弟情谊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