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刀之夜以恩斯特·罗姆的死而告终。

长刀之夜(德语:Nacht der langen Messer)或罗姆清洗,也称为蜂鸟行动(德语:Unternehmen Kolibri),是 1934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在纳粹德国发生的清洗。在赫尔曼·戈林和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催促下,阿道夫·希特勒下令进行一系列政治法外处决,以巩固他的权力并减轻德国军方对恩斯特·罗姆和纳粹准军事组织突击队(SA)的作用的担忧,俗称“棕色衬衫”。纳粹宣传将这些谋杀案描述为一种预防措施,以防止在 Röhm 领导下的 SA 即将发动政变——即所谓的 Röhm 政变。

希特勒实施大部分杀戮的主要工具是希姆莱领导下的准军事部队(SS)及其安全局(SD),以及莱因哈德·海德里希领导下的盖世太保(秘密警察)。戈林的私人警察营也参与了杀戮。许多在清洗中丧生的人是冲锋队的领导人,最著名的是罗姆本人,冲锋队的参谋长和希特勒的长期支持者和盟友之一。纳粹党左翼施莱塞主义派系的主要成员,包括其傀儡格雷戈尔施特拉塞,以及前总理库尔特冯施莱歇尔和巴伐利亚政治家古斯塔夫里特冯卡尔等建制派保守派和反纳粹分子也被杀。曾在 1923 年镇压了希特勒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杀害冲锋队领导人也是为了改善希特勒政府在德国公众中的形象,德国公众越来越批评冲锋队的凶残战术。

希特勒将冲锋队的独立性及其成员对街头暴力的嗜好视为对他新获得的政治权力的直接威胁。他还想安抚德国国防军的领导人,他们害怕和鄙视冲锋队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因为罗姆希望将军队和冲锋队合并到他自己的领导下。此外,希特勒对罗姆直言不讳地支持重新分配财富的“第二次革命”感到不安。在罗姆看来,兴登堡总统于 1933 年 1 月 30 日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使纳粹党上台,但未能实现该党更大的目标。最后,希特勒利用清洗来攻击或消灭德国对他的新政权的批评者,特别是那些忠于副总理弗朗茨·冯·帕彭的批评者,以及与宿敌算账。至少有 85 人在清洗期间死亡,尽管最后死亡人数可能有数百人,最高估计在 700 到 1,000 人之间。超过一千名被认为是反对者被捕。清洗加强和巩固了军队对希特勒的支持。它还为纳粹提供了法律依据,因为德国法院和内阁迅速扫除了几个世纪以来禁止法外处决的法律禁令,以表明他们对政权的忠诚。长刀之夜是德国政府的转折点。正如他在 7 月 13 日对德国国会大厦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它确立了希特勒作为德国人民最高司法行政官的地位。

在执行之前,其计划者有时将清洗称为蜂鸟(德语:Kolibri),这是用于在清洗当天将执行小队派往行动的代号。在清洗之前,德语中的“长刀之夜”一词指的是复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