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王国从法国手中夺回美因茨。

美因茨(德语:[mants](听))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德语:Rheinland-Pfalz)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美因茨位于莱茵河左岸,美因河与莱茵河交汇处的对面。在这个汇合处的下游,莱茵河流向西北,左岸是美因茨,右岸是邻国黑森州的首府威斯巴登。

美因茨是一座拥有 218,578 人口(截至 2019 年)的独立城市,是法兰克福莱茵-美因都会区的一部分。美因茨由罗马人于公元前 1 世纪建立,是帝国最北边疆的军事要塞,日耳曼尼亚苏必利尔省首府。美因茨成为公元 8 世纪的重要城市,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美因茨选帝侯国的首都和德国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选帝侯的所在地。美因茨以活字印刷机的发明者约翰内斯·古腾堡 (Johannes Gutenberg) 的出生地而闻名,他在 1450 年代初期在该市制作了他的第一本书,包括《古腾堡圣经》。美因茨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 30 多次空袭摧毁了大部分历史建筑。

美因茨以交通枢纽、葡萄酒生产和许多重建的历史建筑而闻名。 Shum 城市之一的美因茨及其犹太人墓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普鲁士王国(德语: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个德意志王国,于 1701 年至 1918 年间组成普鲁士王国。它是 1871 年德国统一的推动力,在德意志帝国解体之前一直是德意志帝国的领导国家。 1918. 虽然它的名字来自名为普鲁士的地区,但它的总部设在勃兰登堡侯爵府。它的首都是柏林。普鲁士的国王来自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的前身,在被称为“大选帝侯”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雷德里克·威廉(Frederick William)手下成为军事强国。作为一个王国,普鲁士继续掌权,尤其是在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他通常被称为腓特烈大帝,他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第三个儿子。腓特烈大帝在发起七年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756-63),与奥地利、俄罗斯、法国和瑞典抗衡,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国家中的地位,并将该国确立为欧洲大国。普鲁士的实力显露出来后,被认为是德意志诸国中的大国。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普鲁士继续赢得了许多战斗和战争。普鲁士因实力强大,不断试图统一其统治下的所有德意志国家(不包括瑞士的德意志州),而奥地利是否会被纳入这样一个统一的德意志领土是一个持续的问题。

拿破仑战争导致德意志邦联成立后,统一德意志各州的问题在整个德国各州引发了一系列革命,所有州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宪法。建立联邦的尝试仍未成功,1866 年德意志联邦在其两个最强大的成员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爆发战争时解体。北德联邦从 1867 年持续到 1871 年,在普鲁士结盟国家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盟,而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独立。在普奥战争之后,北德意志联邦被视为更多的军事力量联盟,但其许多法律后来被德意志帝国使用。德意志帝国从 1871 年持续到 1918 年,在普鲁士的霸权下成功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国家;这是由于拿破仑三世在 1870-71 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将所有德国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一个共同的敌人,随着胜利的到来,一股压倒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改变了一些反对统一的人的观点。 1871 年,德国统一为一个国家,不包括奥地利和瑞士,普鲁士是主导力量。普鲁士被认为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871-1945)的合法前身,也是今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直系祖先。盟军控制委员会于 1947 年 2 月 25 日正式废除普鲁士,将普鲁士王国的传统称为军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承载者,并为当前的德意志国家体系让路。然而,普鲁士自由邦 (Freistaat Preußen)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鲁士王国被废除后,在 1932 年被称为 Preußenschlag 的民族主义政变之前一直是魏玛德国的主要民主力量。王国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今天得到了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 (Stiftung Preußischer Kulturbesitz (SPK)) 的大力推广,该基金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组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