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总督查尔斯劳伦斯和新斯科舍省议会下令驱逐阿卡迪亚人。

阿卡迪亚人的驱逐,也称为大动荡、大驱逐、大驱逐、驱逐阿卡迪亚人(法语:Le Grand Drangement 或 Dportation des Acadians),是英国人对阿卡迪亚人的强制驱逐来自今天的加拿大海洋省份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克和爱德华王子岛,以及今天美国缅因州历史上被称为阿卡迪亚的部分地区,造成数千人死亡。驱逐(17551764)发生在法国和印度战争(七年战争的北美战场)期间,是英国对新法兰西的军事行动的一部分。

英国人首先将阿卡迪亚人驱逐到十三个殖民地,并在 1758 年之后将更多的阿卡迪亚人运送到英国和法国。在该地区的 14,100 名阿卡迪亚人中,约有 11,500 人被驱逐出境,其中至少 5,000 人死于疾病、饥饿或沉船事故。男人、女人和儿童被强行带离他们耕种了一个世纪的家园和土地。他们的房屋被烧毁,他们的土地给了忠于英国的定居者,主要是来自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移民。该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危害人类罪,尽管学者们对“种族灭绝”一词的当代使用进行了辩论。 1764 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该殖民地有 2,600 名阿卡迪亚人逃脱了俘虏。1710 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国人围攻了阿卡迪亚的首府皇家港。结束更大冲突的 1713 年乌得勒支条约将殖民地割让给英国,同时允许阿卡迪亚人保留他们的土地。然而,阿卡迪亚人不愿签署无条件效忠英国的誓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一些人参加了法国对英国的军事行动,并维持了通往法国路易斯堡和博舍堡要塞的补给线。结果,英国人试图消除阿卡迪亚人未来构成的任何军事威胁,并通过将他们从该地区移除来永久切断他们提供给路易斯堡的补给线。没有区分阿卡迪亚人中立的人和那些抵抗阿卡迪亚的占领,英国总督查尔斯劳伦斯和新斯科舍省议会下令驱逐他们。在第一波驱逐中,阿卡迪亚人被驱逐到其他英属北美殖民地。在第二波浪潮中,他们被驱逐到英国和法国,并从那里大量迁移到西班牙路易斯安那州,“阿卡迪亚人”最终成为“卡津人”。阿卡迪亚人最初逃往法语殖民地,例如加拿大、未殖民的阿卡迪亚北部、le Saint-Jean(现为爱德华王子岛)和 le Royale(现为布雷顿角岛)。在第二波驱逐中,这些阿卡迪亚人要么被监禁,要么被驱逐出境。

随着英国人实现摧毁路易斯堡要塞和削弱米克马克和阿卡迪亚民兵的军事目标,驱逐的结果是对该地区的主要平民人口和经济造成破坏。数以千计的阿卡迪亚人在驱逐中丧生,主要是死于疾病和船只丢失时溺水。 1764 年 7 月 11 日,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议会命令,允许阿卡迪亚人以孤立的小团体形式返回英国领土,前提是他们必须宣誓效忠。今天,阿卡迪亚人主要生活在新不伦瑞克省东部和爱德华王子岛、新斯科舍、魁北克和缅因州北部的一些地区。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在 1847 年流行的诗歌《伊万杰琳》中纪念了驱逐事件,该诗讲述了一个虚构人物的困境,传播了对驱逐事件的认识。

大英帝国由联合王国及其前身国家统治或管理的自治领、殖民地、保护国、托管地和其他领土组成。它始于 16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英格兰建立的海外属地和贸易站。

在鼎盛时期,它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并且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最重要的全球大国。到 1913 年,大英帝国控制了超过 4.12 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23%,到 1920 年,它的面积为 35,500,000 平方公里(13,700,000 平方英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24%。因此,其宪法、法律、语言和文化遗产广泛传播。在其权力的鼎盛时期,它被描述为“日不落帝国”,因为阳光总是照耀在其至少一个领土上。在 15 世纪和 16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欧洲探索地球的先河,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庞大的海外帝国。嫉妒这些帝国创造的巨额财富,英国、法国和荷兰开始在美洲和亚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和贸易网络。 17 世纪和 18 世纪与荷兰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使英格兰(英国,在 1707 年与苏格兰联合法案之后)成为北美的主要殖民大国。 1757 年东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战役中征服莫卧儿孟加拉后,英国成为印度次大陆的主导力量。

到 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导致英国失去了其在北美的一些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殖民地。英国的注意力随后转向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在拿破仑战争(1803-1815 年)中法国战败后,英国成为 19 世纪主要的海军和帝国强国,并扩大了其帝国领土。大英帝国成为全球霸主的相对和平时期(1815-1914)后来被描述为“大不列颠和平”(“British Peace”)。除了英国对其殖民地施加的正式控制之外,它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它有效地控制了许多地区的经济,例如亚洲和拉丁美洲。它的白人定居者殖民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治权,其中一些被重新归类为自治领。

到 20 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开始挑战英国的经济领先地位。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军事和经济紧张局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英国严重依赖其帝国。冲突对其军事、财政和人力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尽管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立即实现了其最大的领土范围,但英国不再是世界上卓越的工业或军事强国。二战期间,英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被日本帝国占领。尽管英国及其盟友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对英国威望的损害却加速了帝国的衰落。印度是英国最有价值和人口最多的财产,作为更大的非殖民化运动的一部分实现了独立,其中英国授予帝国大部分领土独立。 1956 年的苏伊士危机证实了英国作为全球大国的衰落,而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移交给中国对许多人来说标志着大英帝国的终结。十四个海外领土仍处于英国主权之下。独立后,许多前英国殖民地加入了英联邦,一个由独立国家组成的自由联盟。其中包括英国在内的 15 个国家保留了一个共同的君主,即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