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盟战争:兰登战役:法国在荷兰赢得了对盟军的惨败。

兰登战役,也被称为尼尔温登,发生在 1693 年 7 月 29 日,在现代比利时兰登附近的九年战争期间。卢森堡元帅率领的法国军队击败了威廉三世领导的盟军。

到 1693 年,所有战斗人员都在为冲突的财政和物质成本而苦苦挣扎。为了以有利的谈判和平结束战争,法国的路易十四决定首先通过进攻来改善自己的地位。卢森堡是法军在西属尼德兰的指挥官,可以说是更有才华的将军,他以计谋胜过威廉,将他的军队困在极其危险的位置,后方有一条河流。

大部分战斗发生在盟军的右翼,在河上唯一的桥梁周围,那里有强大的防御工事,并由他们的大部分火炮进行防御。法军三度进攻阵地,终于突破了防线;盟军被迫撤退并放弃了他们的枪支。

尽管法国取得了明显的胜利,就像前一年的斯滕克尔克战役一样,路易斯未能取得决定性的结果,迫使盟军谈判和平。威廉迅速弥补了他的损失,到 1694 年,在战争中第一次在法兰德斯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九年战争(1688-1697),通常被称为大同盟战争或奥格斯堡联盟战争,是法国与主要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领导)的欧洲联盟之间的冲突)、荷兰共和国、英格兰、西班牙、萨沃伊和葡萄牙。它在欧洲和周边海域、北美和印度进行过战斗。它有时被认为是第一次全球战争。冲突包括爱尔兰的威廉派战争和苏格兰的雅各派起义,威廉三世和詹姆斯二世在苏格兰为控制英格兰和爱尔兰而斗争,以及法国和英国定居者及其各自的美洲原住民盟友在北美殖民地的一场运动。

法国的路易十四在 1678 年的法荷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一个绝对的统治者,他的军队赢得了无数军事胜利。路易十四结合了侵略、兼并和准法律手段,着手扩大他的收获,以稳定和加强法国的边境,最终导致了短暂的留尼汪战争(1683-1684)。拉蒂斯本休战保证法国的新边界长达 20 年,但路易十四随后的行动——尤其是他在 1685 年颁布的枫丹白露敕令(撤销南特敕令)——导致他的政治卓越地位恶化,并引起了欧洲人的担忧。新教国家。路易十四决定在 1688 年 9 月横渡莱茵河,旨在扩大他的影响力,并迫使神圣罗马帝国接受他的领土和王朝主张。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和德国王子决心抵抗。荷兰将军和威廉三世将荷兰人和英国人带入了与法国的冲突,并很快被其他国家加入,这意味着法国国王面临着一个旨在削弱其野心的强大联盟。

主要战斗发生在法国边境附近的西班牙荷兰、莱茵兰、萨沃伊公国和加泰罗尼亚。战斗普遍有利于路易十四的军队,但到 1696 年,他的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海上强国(英格兰和荷兰共和国)也财政拮据,当萨沃伊背叛联盟时,各方都热衷于谈判解决问题。根据里斯维克条约的条款,路易十四保留了整个阿尔萨斯,但作为交换,他不得不将洛林归还给它的统治者,并放弃在莱茵河右岸的任何收益。路易十四也承认威廉三世为英格兰合法国王,而荷兰人则在西班牙尼德兰获得了一个屏障堡垒系统,以帮助保护他们的边界。

和平将是短暂的。随着病恹恹无子的西班牙查理二世即将逝世,一场关于西班牙帝国继承权的新争端很快将路易十四和大同盟卷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