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美国使用B-52轰炸机袭击南越的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战士。

波音 B-52 同温层堡垒是美国的远程亚音速喷气式战略轰炸机。 B-52 由波音公司设计和制造,并继续提供支持和升级。自 1950 年代以来,它一直由美国空军 (USAF) 运营。该轰炸机能够携带高达 70,000 磅(32,000 公斤)的武器,并且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其典型作战范围约为 8,800 英里(14,080 公里)。从 1946 年 6 月中标合同开始,B-52 的设计从由六个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提供动力的直翼飞机演变为配备八个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后掠翼的最终原型 YB-52。 B-52 于 1952 年 4 月首飞。B-52 Stratofortress 为冷战时期的威慑任务携带核武器,取代了 Convair B-36 Peacemaker。作为多场战争的老兵,B-52 在战斗中只投下了常规弹药。 B-52 的正式名称 Stratofortress 很少使用;非正式地,这架飞机通常被称为 BUFF(Big Ugly Fat Fucker/Fella)。B-52 自 1955 年以来一直在美国空军服役。截至 2019 年 6 月,库存中有 76 架飞机; 58 架由现役部队(第 2 轰炸机联队和第 5 轰炸机联队)操作,18 架由后备部队(第 307 轰炸机联队)操作,大约 12 架长期储存在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坟场。轰炸机在战略空军司令部 (SAC) 下飞行,直到 1992 年该司令部解散,其飞机并入空战司令部 (ACC); 2010 年,所有 B-52 同温层堡垒都从 ACC 转移到新的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 (AFGSC)。尽管后来出现了更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包括 2+ 马赫 B-58 Hustler、被取消的 3 马赫 B-70 Valkyrie、可变几何形状B-1 Lancer 和隐形 B-2 Spirit。 B-52 于 2015 年在其原运营商处完成了 60 年的连续服役。在 2013 年至 2015 年间进行升级后,最后一批飞机预计将服役到 2050 年代。

越南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Việt Nam),也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是 1955 年 11 月 1 日至 1975 年 4 月 30 日西贡陷落期间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发生的一场冲突。这是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印度支那战争,正式在北越和南越之间进行。北越得到苏联、中国和其他共产主义盟友的支持;南越得到了美国和其他反共盟友的支持。这场战争被广泛认为是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它持续了近 20 年,美国的直接参与于 1973 年结束。冲突还蔓延到邻国,加剧了老挝内战和柬埔寨内战,到 1975 年这三个国家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冲突源于法国殖民政府与左翼革命运动越盟之间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54年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后,美国承担了对南越国家的财政和军事支持。 Việt Cộng(VC)是在北越指挥下的南越共同阵线,在南方发起了游击战。北越还在 1958 年入侵老挝以支持叛乱分子,建立胡志明小道以供应和增援越军。: 16  到 1963 年,北越已派出 40,000 名士兵在南部作战。: 16  美国的介入升级在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领导下,通过 MAAG 计划,从 1959 年的不到 1000 名军事顾问到 1964 年的 23,000 名。: 131 在 1964 年 8 月的东京湾事件中,一艘美国驱逐舰与北越快速攻击艇发生冲突。作为回应,美国国会通过了东京湾决议,并授予林登·约翰逊总统广泛的权力,以增加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存在。约翰逊首次下令部署作战部队,并将部队人数增加到 184,000 人。越南人民军 (PAVN)(也称为北越军队或 NVA)与美国和南越军队(越南共和国军队 (ARVN))进行了更常规的战争。尽管进展甚微,美国仍在继续大规模集结军队。美国和南越军队依靠空中优势和压倒性的火力进行搜索和摧毁行动,涉及地面部队、大炮和空袭。美国还对北越进行了大规模战略轰炸。: 371–4 1968 年共产主义春节攻势导致美国国内对战争的支持减弱。 VC 在进攻和随后的美国-ARVN 行动中遭受重创。: 481  CIA 的凤凰计划进一步降低了 VC 的成员资格和能力。到年底,越共叛乱分子在南越几乎没有领土,他们的招募人数下降了 80% 以上,这表明游击行动急剧减少,需要增加来自北方的 PAVN 正规士兵的使用。 1969 年,北越宣布在南部成立临时革命政府(PRG),以赋予减少的 VC 更多的国际地位,但从那时起,随着 PAVN 部队开始更多的常规联合武器战争,他们被边缘化了。到 1970 年,南方 70% 以上的共产党军队是北方人,南方主导的 VC 部队已不复存在。行动跨越国界:北越早期使用老挝作为补给路线,而柬埔寨也从 1967 年开始使用;美国从1964年开始轰炸老挝航线,1969年轰炸柬埔寨航线。柬埔寨国民议会罢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导致PAVN应红色高棉的要求入侵该国,使柬埔寨内战升级并导致美国-ARVN 反入侵。

1969年,在选举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之后,“越南化”的政策开始,该政策开始了美国强势持有的扩张ARVN的冲突,并通过国内反对派和减少招聘越来越多地消失。到 1972 年初,美国地面部队已基本撤出,支援仅限于空中支援、炮兵支援、顾问和物资运输。在美国的支持下,南越军在 1972 年复活节攻势期间停止了第一次也是最大的机械化北越军攻势。这次攻势未能制服南越,但南越军本身未能夺回所有失去的领土,使其军事形势困难重重。 1973 年 1 月的《巴黎和平协定》使所有美军撤离;美国国会于 1973 年 8 月 15 日通过的《案例-教会修正案》正式结束了美国的直接军事介入。: 457  和平协定几乎立即被打破,战斗又持续了两年。金边于 1975 年 4 月 17 日落入红色高棉之手,而 1975 年春季攻势则见证了西贡于 4 月 30 日被 PAVN 攻陷;这标志着战争的结束,第二年南北越统一。

到 1970 年,ARVN 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军队,PAVN 紧随其后,拥有大约 100 万正规士兵。: 770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损失:据估计,越南士兵和平民的死亡人数从 966,000 到3百万。大约 275,000-310,000 名柬埔寨人、20,000-62,000 名老挝人和 58,220 名美国军人也在冲突中丧生,另有 1,626 人在行动中失踪。在越南战争期间,中苏分裂重新出现。北越与其柬埔寨同盟国柬埔寨全国联盟王国政府和新成立的民主柬埔寨之间的冲突几乎立即在红色高棉的一系列边境袭击中开始,最终升级为柬越战争。中国军队在中越战争中直接入侵越南,随后的边界冲突一直持续到 1991 年。统一的越南在这三个国家都与叛乱分子进行了斗争。战争的结束和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恢复将加剧越南船民和更大的印度支那难民危机,导致数百万难民离开印度支那(主要是越南南部),其中估计有 250,000 人在海上丧生。在美国国内,战争引发了所谓的越南综合症,这是一种公众对美国海外军事介入的厌恶,再加上水门事件丑闻,导致了整个 1970 年代影响美国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