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里亚农条约》在巴黎签署时,匈牙利失去了 71% 的领土和 63% 的人口。

特里亚农条约(法语:Traité de Trianon,匈牙利语:Trianoni békeszerződés)是在巴黎和会上拟定的,并于 1920 年 6 月 4 日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大城堡签署。它正式结束了大多数盟国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匈牙利王国。法国外交官在条约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打算建立一个由法国领导的新成立国家联盟。它规范了匈牙利王国的地位,并在 1918 年 11 月至 12 月建立的停火线范围内确定了其边界,并将匈牙利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包括 93,073 平方公里(35,936 平方英里),占 325,411 平方公里的 28%( 125,642 平方英里),构成了战前的匈牙利王国(奥匈帝国的匈牙利一半)。被截断的王国人口为 760 万,与战前王国的 2090 万人口相比,增长了 36%。在 1910 年《特里亚农条约》之前的最后一次人口普查中,按语言和宗教而非种族记录了人口,讲匈牙利语的人口约占匈牙利王国总人口的 48%。虽然分配给邻国的地区有大多数非匈牙利人(根据 1910 年的人口普查:特兰西瓦尼亚 54% 罗马尼亚人,上匈牙利 58% 斯洛伐克人,伏伊伏丁那 40%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喀尔巴阡山脉鲁塞尼亚 54% 鲁塞尼亚人,克罗地亚有 62% 的克罗地亚人,Fiume 有 48% 的意大利人,Őrvidék 有 74% 的德国人,Muravidék 有 80% 的斯洛文尼亚人),其中居住着 330 万匈牙利人(31%),他们现在处于少数民族地位。该条约将匈牙利的军队限制在 35,000 名官兵以内,奥匈帝国海军不复存在。从那时起,这些决定及其后果一直引起匈牙利的强烈不满。主要受益者是罗马尼亚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来的南斯拉夫)以及第一奥地利共和国。该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民族自决”原则,它试图赋予非匈牙利人自己的民族国家。此外,匈牙利不得不向其邻国支付战争赔款。该条约是由协约国决定的,而不是通过谈判达成的,匈牙利人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其条款。匈牙利代表团在抗议下签署了该条约,立即开始鼓动修改条约。匈牙利目前的边界与《特里亚农条约》所界定的边界相同,直到1924年对匈牙利-奥地利边界进行了一些细微的修改,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1947 年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三个村庄中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1921 年,在匈牙利王国前领土的争议边界问题上,只允许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后来称为 Sopron 公民投票)。它解决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小争端。在修普伦地区的公民投票期间,投票站由盟军军官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