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战役:阿瓦尔人解除了对拜占庭托米斯要塞的围攻。在阿瓦罗-斯拉夫部落被瘟疫消灭后,他们的领袖巴彦一世撤退到多瑙河以北。

巴彦一世在 562 至 602 年间作为阿瓦尔汗国的第一任可汗在位。

随着 Gktrk 帝国在 6 世纪在欧亚大草原上向西扩张,阿瓦尔人(也称为伪阿瓦尔人、奥布里人、阿巴罗伊人和瓦尔乔尼特人)和保加利亚人等民族迁移到中欧和巴尔干地区。巴彦一世率领阿瓦尔人(连同一些保加利亚人)进入潘诺尼亚,他们从 568 年开始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汗国。

莫里斯的巴尔干战役是由罗马皇帝莫里斯(582-602 年在位)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远征,目的是保卫罗马帝国的巴尔干省份免受阿瓦尔人和南斯拉夫人的侵扰。莫里斯是除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之外唯一一位在古代晚期尽最大努力实施坚定的巴尔干政策的东罗马皇帝,他充分注意北部边境的安全,防止野蛮人入侵。在他统治的后半期,巴尔干战役是莫里斯外交政策的主要焦点,因为 591 年与波斯帝国签订了有利的和平条约,使他能够将经验丰富的军队从波斯前线转移到该地区。重新调整罗马努力的重点很快就得到了回报:591 年之前罗马的频繁失败被之后的一连串成功所取代。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他的竞选活动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措施,并且罗马对巴尔干的统治在他于 602 年被推翻后立即崩溃,但莫里斯实际上正在阻止斯拉夫在巴尔干登陆并几乎保留了晚期的秩序那里的古代。他的成功在他被推翻后仅仅十年就被取消了。

回顾过去,这些战役是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上针对野蛮人的一系列古典罗马战役中的最后一次,有效地将斯拉夫在巴尔干的登陆推迟了 20 年。就斯拉夫人而言,这些战役具有罗马针对无组织部落的战役以及现在所谓的不对称战争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