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莱国王提名他的女儿苏达瓦迪接替他,康斯坦丁·法尔孔、皮妈妈和费特拉查担任摄政王。随后的革命导致大城府与欧洲断绝一切联系。

1688 年的暹罗革命是暹罗大城府(现代泰国)发生的一场重大的民众动荡,导致亲法国的暹罗国王纳莱被推翻。曾经是那莱信任的军事顾问之一的普通话费特拉查利用老人那莱的病,杀死了那莱的基督教继承人,以及一些传教士和那莱有影响力的外交部长希腊冒险家康斯坦丁·保尔孔。随后,费特拉查娶了那莱的女儿,继位,并奉行将法国的影响力和军队从暹罗赶下台的政策。最突出的战役之一是 1688 年的曼谷围城战,当时数以万计的暹罗军队花了四个月时间围攻城内的法国堡垒。作为革命的结果,暹罗切断了与西方的重要联系,除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直到 19 世纪。

王·奈伊国王伟大(泰国: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ารายณ์มหาราช,RTGS:Somdet Phra Narai Maharat,发音[Sǒmdètpʰráʔnāːrāːjmāhǎːrâːt]聆听)或Ramathibodi III(泰语:รามาธิบดีที่3倾听)是大城府,第4号和第4号Prasat Thong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是 1656 年至 1688 年的大城府国王,可以说是帕萨通王朝最著名的国王。

他的统治是大城府时期最繁荣的时期,与包括中东和西方在内的外国的商业和外交活动非常活跃。在他统治的后期,那莱给了他最喜欢的人——希腊冒险家康斯坦丁·法尔康——如此多的权力,以至于法尔康在技术上成为了国家的总理。通过法尔孔的安排,暹罗王国与路易十四的宫廷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法国士兵和传教士充斥了暹罗贵族和国防。法国官员的统治导致了他们与当地官吏之间的摩擦,并导致了 1688 年在他统治末期的动荡革命。

那莱的统治还以 1662-1664 年入侵缅甸、摧毁短暂独立的港口城市新哥拉苏丹国(1605-1680 年)以及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冲突而闻名。

从法国耶稣会士到波斯代表的众多外国人的存在为历史学家留下了关于大城府及其冲突和宫廷生活的丰富资料来源,否则这些资料将无法在 1767 年首都的彻底毁灭中幸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