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毕苏斯基,波兰陆军元帅和政治家,波兰第 15 任总理(生于 1867 年)

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波兰语:[ˈjuzɛf ˈklɛmɛns piwˈsutskʲi](听);1867 年 12 月 5 日 - 1935 年 5 月 12 日)是一位波兰政治家,曾担任国家元首(1918-1922 年)和波兰第一元帅(1920 年起)。作为军事部长,他被认为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实际领导人(1926-35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波兰政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主导地位,并积极参与国际外交。他被视为 1918 年重新建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之父,即 1795 年波兰最终瓜分 123 年后。毕苏斯基认为自己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文化和传统的后裔,他相信多元文化- 民族波兰——“民族之家”,包括土著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在政治生涯的早期,毕苏斯基成为波兰社会党的领导人。相信波兰的独立将在军事上赢得,他组建了波兰军团。 1914 年,他预测一场新的重大战争将击败俄罗斯帝国和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于 1914 年开始后,毕苏斯基的军团与奥匈帝国并肩作战,对抗俄罗斯。 1917年,由于俄罗斯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他撤回了对同盟国的支持,并被德国人关押在马格德堡。

毕苏斯基从 1918 年 11 月波兰恢复独立到 1922 年担任波兰国家元首。从 1919 年至 21 年,他指挥波兰军队参加了六场重新划定该国边界的战争。在 1920 年 8 月的波苏战争中濒临战败之际,他的部队在华沙战役中击退了入侵的苏俄。 1923 年,在政府由他的反对者,特别是民族民主党人主导的情况下,毕苏斯基退出了活跃的政坛。三年后,他在五月政变中重新掌权,成为萨纳贾政权的强人。他专注于军事和外交事务,直到 1935 年去世,形成了一种一直延续到 21 世纪的个人崇拜。

毕苏斯基政府的某些方面,例如将他的政治对手关押在别列扎卡尔图斯卡,仍然存在争议。然而,他在波兰人的记忆中备受推崇,被视为现代独立波兰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