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亨利四世被暗杀,路易十三继位。

亨利四世(法语:Henri IV;1553 年 12 月 13 日 - 1610 年 5 月 14 日),也被称为好国王亨利或亨利大帝,1572 年为纳瓦拉国王(亨利三世),1589 年至 1610 年为法国国王。他是波旁王朝的第一位法国君主,波旁王朝是卡佩王朝的军校生分支。他于 1610 年被天主教狂热分子弗朗索瓦·拉瓦亚克 (François Ravaillac) 暗杀,其子路易十三继位。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和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的儿子,受洗成为天主教徒,但由母亲在新教信仰中抚养长大。 1572年他母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纳瓦拉的王位。作为胡格诺派教徒,亨利参与了法国宗教战争,在圣巴塞洛缪节大屠杀中几乎没有逃脱暗杀。他后来率领新教军队对抗皇家军队。

亨利和他的前任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是国王路易九世的直系后裔。亨利三世属于瓦卢瓦家族,是圣路易的长子法兰西菲利普三世的后裔;亨利四世属于波旁王朝,是圣路易斯的小儿子克莱蒙伯爵罗伯特的后裔。作为波旁王朝的首领,亨利是“第一任血亲王子”。 1589 年,在他的姐夫和远房表亲亨利三世去世后,亨利根据萨利克法被召唤为法国继承人。

他最初保持新教信仰(唯一一位这样做的法国国王),不得不与天主教联盟抗争,后者否认他可以戴上法国的新教王冠。经过四年的僵持,他皈依天主教,以取得对他的王国的掌控(据说,“巴黎很值得做一次弥撒”)。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用当时的话说,一个政治家),他颁布了南特敕令(1598 年),保证了新教徒的宗教自由,从而有效地结束了法国的宗教战争。

作为一位活跃的统治者,亨利致力于规范国家财政、促进农业、消除腐败和鼓励教育。在他的统治期间,法国对美洲的殖民真正开始于阿卡迪亚和加拿大分别在皇家港和魁北克建立殖民地。他在流行歌曲“Vive le roi Henri”(后来在他的继任者统治期间成为法国君主制的国歌)和伏尔泰的亨利亚德中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