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普大帝,捷克将军(生于 1380 年)

普罗科普大帝(捷克语:Prokop Veliký,拉丁语:Procopius Magnus)或秃头或剃光者普罗科普(捷克语:Prokop Holý,拉丁语:Procopius Rasus)(c. 1380 – 1434 年 5 月 30 日)是捷克胡斯派将军和著名的塔博尔派胡斯战争时期的军事领袖。在他母亲的身边,他来自一个住在布拉格的德国贵族家庭。

最初,普罗科普是 Utraquists(胡斯派的温和派)的成员,并且是一位已婚的牧师(早年接受了剃刀),属于布拉格一个显赫的、部分讲德语的家庭。他在布拉格学习,然后在国外旅行了几年。在他返回波希米亚后,虽然他是一名牧师并继续担任牧师,但他成为了胡斯战争后期先进的胡斯或塔博尔军队最杰出的领袖。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那样,他不是扬·齐日卡 (Jan Žižka) 作为塔博尔派领导人的直接继任者,但当塔博尔 (Tabor) 军队于 1426 年在 Ústí nad Labem 和 1431 年在多马日利切取得对德国人和天主教徒的巨大胜利时,他指挥了他们。他在多马日利切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十字军造成的惨败导致胡斯派和巴塞尔委员会代表在切布进行和平谈判(1432 年)。

在塔博尔人频繁入侵匈牙利和德国期间,他还担任了领袖,特别是在 1429 年一支庞大的波希米亚军队入侵萨克森和纽伦堡领土时。然而,胡斯派并没有试图永久征服德国领土,1430 年 2 月 6 日,普罗科普在库尔姆巴赫与纽伦堡的伯爵弗雷德里克一世缔结了条约,胡斯派据此承诺离开德国。当波希米亚人与西吉斯蒙德和巴塞尔委员会进行谈判,并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决定向委员会派遣大使馆时,普罗科普大帝是其最重要的成员,于 1433 年 1 月 4 日抵达巴塞尔。时间证明是徒劳的,普罗科普与其他使节返回波希米亚,那里爆发了新的内部麻烦。

普罗科普大帝率领的塔博尔军队围攻了当时在天主教徒手中的比尔森。然而,胡斯营地的纪律在长期战争中有所松懈,塔博尔人在比尔森起义反对普罗科普之前就已经扎营,普罗科普因此返回布拉格。

可能是受到塔博尔人之间这些分歧的鼓舞,波希米亚贵族,包括天主教徒和乌特拉奎斯特人,组成了一个反对激进主义的联盟,通过塔博尔的胜利,激进主义在波希米亚城镇获得了强大的力量。斗争始于布拉格。在贵族的帮助下,老城的市民占领了更为激进的布拉格新城,普罗科普试图保卫它,但没有成功。普罗科普现在求助于小普罗科普,后者在比尔森之前接替他指挥塔博尔军队。他们共同从布拉格向东撤退,他们的部队被称为城镇军,在利帕尼战役(1434 年 5 月 30 日)中与库里姆和科林之间的贵族军队相遇。塔博里特人被彻底击败,普罗科普斯,无论大小,都在战斗中丧生。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第四步兵团于 1917 年 7 月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