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伊士危机中,巴勒斯坦难民在入侵加沙地带后在拉法被以色列士兵枪杀。

拉法大屠杀发生在 1956 年 11 月 12 日,在苏伊士危机后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保护国期间。位于埃及加沙边境的拉法镇是 11 月 1 日以色列国防军首次入侵加沙地带期间的两个入侵点之一。与较早的汗尤尼斯大屠杀一样,导致拉法和附近难民营大约 111 名居民的死亡事件备受争议,以色列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有任何不当行为,但承认在筛查行动中杀害了一些难民。据称,难民继续抵抗占领军。巴勒斯坦版本坚持认为,当杀戮发生时,所有抵抗都已停止。根据幸存者的证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在整个加沙地带围捕了 15 岁以上的男性,以铲除巴勒斯坦联邦和埃及军队的巴勒斯坦旅的成员。以色列宣布,在从 1956 年 11 月 1 日到 1957 年 3 月 7 日的占领期间,任何袭击以色列士兵的行为都将由平民承担集体责任。数十名被俘的巴勒斯坦人和数百名平民被即决处决。以色列军队在像汗尤尼斯这样的地区进行梳理时被杀,其他人在几起不同的事件中丧生。在以色列统治的这四个月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杀害的巴勒斯坦人总数在 330,000 人口中的 930 至 1,200 人不等。

苏伊士危机,或第二次阿以战争,也称为阿拉伯世界的三方侵略(阿拉伯语:العدوان الثلاثي,罗马音:Al-ʿUdwān aṯ-Ṯulāṯiyy)和以色列的西奈战争,

是 1956 年末以色列入侵埃及,随后是英国和法国。其目的是为西方列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并罢免刚刚将管理运河的外资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战斗开始后,来自美国、苏联和联合国的政治压力导致三个侵略者撤退。这一事件羞辱了英国和法国并加强了纳赛尔。1956 年 7 月 26 日,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在此之前该公司主要由英国和法国股东所有。 10 月 29 日,以色列入侵埃及西奈半岛。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出最后通牒停火,但被置之不理。 11 月 5 日,英国和法国在苏伊士运河沿岸降落伞兵。在埃及军队被击败之前,他们在运河中击沉了 40 艘船只,从而封锁了运河的所有航运。后来很明显,以色列、法国和英国密谋策划入侵。三个盟国达成了一些军事目标,但运河毫无用处。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巨大政治压力导致撤军。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强烈警告英国不要入侵;他威胁要通过出售美国政府的英镑债券对英国金融体系造成严重损害。历史学家总结说,这场危机“标志着英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的角色的终结”。苏伊士运河于 1956 年 10 月至 1957 年 3 月关闭。以色列实现了它的一些目标,例如获得通过英国海峡的航行自由自1950年以来埃及一直封锁以色列航运的蒂朗。由于冲突,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来监管埃以边境,英国首相安东尼·伊登辞职,加拿大外交部长莱斯特·皮尔森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苏联可能有胆量入侵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