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在日内瓦,美国和苏联的代表开始在欧洲谈判削减中程核武器。 (会议于 12 月 17 日结束。)

苏联,正式名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USSR),是一个横贯大陆的国家,从 1922 年到 1991 年跨越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它是一个旗舰共产主义国家,名义上是一个由 15 个顶级共和国组成的联邦联盟;在实践中,直到最后几年,其政府和经济都建立在高度集中的模式之上。它是一个由苏联共产党统治的一党制国家,首都莫斯科。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塔什干、阿拉木图和新西伯利亚。苏联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超过 22,402,200 平方公里(8,649,500 平方英里),跨越 11 个时区。

苏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17 年十月革命,当时由弗拉基米尔·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政社会主义国家 RSFSR。十月革命是在早些时候的二月革命之后发生的,二月革命见证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导致俄罗斯内战,布尔什维克与白军交战。 1922年,白军被击败,率先成立了苏联及其共产党。

1924 年列宁逝世并举行国葬后,约瑟夫·斯大林开始领导党和国家。开始了由斯大林主义指导的苏联治理时期,他开启了快速工业化和强制集体化,这导致了显着的经济增长,但也促成了 19301933 年的苏联饥荒。他的统治还见证了古拉格下劳改营制度的扩张。 1936 年至 1938 年间,斯大林进行了大清洗,这是一场政治镇压运动,他通过该运动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开辟了二战东线。苏联的平民和军人伤亡人数估计约为 2700 万人,占盟军一方损失的大部分。 1945年轴心国的彻底失败标志着敌对行动的正式停止,苏联军队占领的领土随后形成了多个苏联卫星国。

到 1947 年,苏联和美国之间新出现的紧张局势升级为冷战。在此期间,苏联结盟的东方集团与美国结盟的西方集团对抗。双方通过基于意识形态的军事联盟巩固了彼此的对立:1955 年成立的为苏联利益服务的华沙条约组织和 1949 年初成立的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并举行国葬后,尼基塔·赫鲁晓夫发起了去斯大林化的进程。苏联凭借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1)、第一次载人航天(Vostok 1)和第一个降落在另一个星球上的探测器(Venera 7)在太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整个 1970 年代,苏美关系出现缓和,但后来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双边紧张局势恶化。

在 1980 年代中期,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他的公开和改革政策来改革这个国家。冷战结束时,1989 年革命推翻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危及华沙条约组织。整个东方集团的动乱还伴随着苏联内部爆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运动。为了解决国家未来的问题,戈尔巴乔夫发起了 1991 年的苏联公投,遭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等苏维埃共和国的抵制,导致大多数参与公民投票支持新联盟条约,该条约旨在维护苏联作为一个彻底改革的国家。当年晚些时候,共产党的强硬派发动了八月政变,未能推翻戈尔巴乔夫政府;鲍里斯·叶利钦在平息骚乱中发挥了高调作用,共产党随后被取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到 1991 年 12 月,所有 15 个苏维埃共和国都已成为完全独立的后苏联国家。

苏联取得了许多社会技术成就和创新。它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它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苏联武装部队在其鼎盛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库。与美国一起,从二战结束到解体,苏联是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它通过东方集团和对第三世界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和科学研究,发挥了全球影响力。

冷战是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盟友西方集团和东方集团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时期,始于二战之后。历史学家对其起点和终点并不完全一致,但一般认为这一时期跨越了 1947 年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 12 日)至 1991 年苏联解体(1991 年 12 月 26 日)。使用冷战一词是因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大规模战斗,但它们都支持被称为代理人战争的重大区域冲突。这场冲突的基础是这两个超级大国在 1945 年临时结盟并战胜纳粹德国后,为争夺全球影响力而进行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斗争。除了核武库发展和常规军事部署外,争夺主导地位的斗争还通过间接方式表达例如心理战、宣传活动、间谍活动、影响深远的禁运、体育赛事中的竞争以及太空竞赛等技术竞赛。

西方集团由美国以及西方集团的其他第一世界国家领导,这些国家通常是自由民主的,但与威权国家网络联系在一起,其中大部分是他们的前殖民地。东方集团由苏联及其共产党领导,它在整个第二世界都有影响力,并且还与威权国家网络联系在一起。美国政府支持世界各地的反共政府和起义,而苏联政府资助左翼政党和世界各地的革命。由于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国家都在 1945 年至 1960 年期间实现了独立,它们成为冷战时期的第三世界战场。

冷战的第一阶段于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开始。1949 年,美国及其盟国因担心苏联的袭击而建立了北约军事联盟,并将其称为对抗苏联影响遏制的全球政策。 1955年,苏联为响应北约而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一阶段的主要危机包括 1948-1949 年柏林封锁、1927-1949 年中国内战、1950-1953 年朝鲜战争、1956 年匈牙利革命、1956 年苏伊士危机、1961 年柏林危机和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和苏联在拉丁美洲、中东以及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非殖民化国家争夺影响力。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一个新阶段开始了,中苏分裂使共产主义领域内的关系复杂化,而西方集团国家法国开始要求更大的行动自主权。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镇压 1968 年布拉格之春,而美国则经历了民权运动和反对越南战争的内部动荡。在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一场国际和平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公民中扎根。发生了反对核武器试验和核裁军的运动,并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战抗议活动。到 1970 年代,双方都开始考虑和平与安全,进入缓和时期,战略武器限制谈判和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关系是对苏联的战略制衡。 1970年代后半期,第三世界形成了许多自称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包括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柬埔寨、阿富汗和尼加拉瓜。

随着 1979 年苏阿战争的爆发,缓和在这十年结束时崩溃了。1980 年代初期是另一个紧张局势加剧的时期。在苏联经济停滞之际,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外交、军事和经济压力。 1980 年代中期,新的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引入了开放(“开放”,c. 1985)和 perestroika(“重组”,1987)的自由化改革,并于 1989 年结束了苏联对阿富汗的介入。对国家主权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东欧更强大,戈尔巴乔夫拒绝再从军事上支持他们的政府。

1989 年,泛欧野餐后铁幕的倒塌和和平的革命浪潮(罗马尼亚和阿富汗除外)推翻了几乎所有东欧集团的共产主义政府。苏联共产党本身在 1991 年 8 月的一次未遂政变企图中失去了对苏联的控制并被禁止。这反过来导致苏联于 1991 年 12 月正式解体,其组成共和国宣布独立,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共产主义政府垮台。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冷战及其事件留下了重要的遗产。它经常在流行文化中被提及,尤其是间谍活动和核战争威胁的主题。有关随后的历史,请参见 1989 年以来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