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

以色列约旦和平条约(正式名称为“以色列国与约旦哈希姆王国之间的和平条约”),有时也称为 Wadi Araba 条约,是结束两国之间存在的战争状态的协议自1948年阿以战争以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除了建立两国之间的和平之外,该条约还解决了土地和水域争端,规定了在旅游和贸易方面的广泛合作,并规定两国有义务防止其领土被第三国用作军事打击的集结地。

签字仪式于 1994 年 10 月 26 日在阿拉巴南部边境口岸举行。约旦是继埃及之后第二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的阿拉伯国家。

约旦(阿拉伯语:الأردن;tr. Al-ʾUrdunn [al.ʔur.dunː]),正式名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是西亚的一个国家。它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在黎凡特地区,约旦河东岸。约旦南部和东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东北部与伊拉克接壤,北部与叙利亚接壤,西部与以色列、巴勒斯坦西岸和死海接壤。在西南部,它在红海的亚喀巴湾有一条 26 公里(16 英里)的海岸线。亚喀巴湾将约旦与埃及隔开。安曼是约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其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现代约旦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在青铜时代末期,那里出现了三个稳定的王国:亚蒙、摩押和以东。后来的统治者包括纳巴泰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拉什顿、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以及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16 年阿拉伯大起义反对奥斯曼帝国之后,奥斯曼帝国被英法瓜分。外约旦酋长国于 1921 年由哈希姆人、埃米尔、阿卜杜拉一世建立,酋长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6 年,约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正式名称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但在 1948 年阿以战争期间该国占领约旦河西岸并将其吞并后,于 1949 年更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1967 年以色列。约旦于 1988 年放弃对该领土的主张,并于 1994 年成为第二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的阿拉伯国家。约旦是阿拉伯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主权国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国王拥有广泛的行政和立法权。

约旦是一个半干旱国家,面积 89,342 平方公里(34,495 平方英里),人口 1000 万,是阿拉伯人口第 11 大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数,或该国人口的 95% 左右,是逊尼派穆斯林,其中大部分是阿拉伯基督徒。在动荡的中东地区,约旦一再被称为“稳定的绿洲”。在 2010 年阿拉伯之春之后席卷该地区的暴力事件中,约旦几乎毫发无伤。早在 1948 年,约旦就接受了来自多个冲突邻国的难民。根据 2015 年人口普查,约旦境内估计有 210 万巴勒斯坦难民和 140 万叙利亚难民。该王国也是成千上万逃离伊黎伊斯兰国迫害的伊拉克基督徒的避难所。虽然约旦继续接受难民,但最近从叙利亚大量涌入给国家资源和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压力。约旦的人类发展指数很高,排名第 102 位,被认为是中上收入经济体。约旦经济是该地区最小的经济体之一,凭借熟练的劳动力对外国投资者具有吸引力。该国是一个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其发达的卫生部门也吸引了医疗旅游。尽管如此,缺乏自然资源、大量难民潮和地区动荡阻碍了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