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蒂尔·本·穆罕默德辞去马来西亚总理职务,由副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接任,标志着马哈蒂尔执政22年的结束。

马哈蒂尔·本·穆罕默德(爪夷文:محضير بن محمد;国际音标:[mahaðɪ(r) mohamad];生于 Mahathir a/l Iskandar Kutty;1925 年 7 月 10 日)是马来西亚政治家、作家和医生,曾担任第四和第七任总理马来西亚。他于 1981 年 7 月至 2003 年 10 月以及后来的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3 月任职,累计任职 24 年,使他成为该国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在晋升为总理之前,他曾担任副总理和其他内阁职位。他自 2018 年 5 月起担任兰卡威国会议员,1974 年 8 月至 2004 年 3 月担任古邦巴苏国会议员,1964 年 4 月至 1969 年 5 月担任哥打士打 Selatan 国会议员。从参加反对公民政策的抗议活动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已超过 75 年1940 年代加入马来亚联盟,2016 年成立马来西亚土著联合党,2020 年成立国土斗士党。

马哈迪在吉打州的亚罗士打出生长大,在学校表现出色并成为一名医生。在 1964 年进入马来西亚议会之前,他活跃于马来民族团结组织(UMNO)。他在失去席位之前服务了一个任期,随后与总理东姑阿都拉曼闹翻,并被巫统开除。他在此期间撰写了《马来人的困境》,这为该国未来的马来族裔平权行动政策奠定了基础。阿都拉曼辞职后,马哈蒂尔重新进入巫统和议会,并升任内阁,1974年至1978年担任教育部长,1978年至1981年担任贸易和工业部长,1976年成为副总理。 1981年,侯赛因·翁辞职后宣誓就任总理。

在马哈蒂尔担任总理的第一个任期内,马来西亚经历了一段快速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时期,他的政府发起了广泛的工业私有化和一系列大胆的基础设施项目。马哈蒂尔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人物,赢得了连续五次大选,并抵消了一系列巫统领导力的竞争对手。然而,他的权力积累是以牺牲司法独立和马来西亚皇室的传统权力和特权为代价的。他继续支持土著平权行动政策,但在 1990 年代推出了马来西亚邦沙政策,该政策看到了一些政治自由化。在 1987 年的拉朗行动中,他利用有争议的《内部安全法》拘留了活动人士、非主流宗教人物和政治反对派,后来他于 1998 年解雇了他的副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马哈蒂尔遏制公民自由的记录以及他对西方的敌对态度利益和经济政策使他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变得困难。作为总理,他是第三世界发展的倡导者和著名的国际活动家。

2003 年卸任后,马哈蒂尔开始严厉批评他精心挑选的继任者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以及后来的纳吉布拉扎克。 2016年,马哈迪因一马公司贪污丑闻退出巫统。同年晚些时候,马来西亚土著联合党(BERSATU)正式注册为政党,马哈蒂尔担任主席。他是 2018 年大选中的希盟反对党联盟总理候选人,他们赢得了大选。在选举之前,马哈蒂尔承诺为安瓦尔·易卜拉欣寻求赦免,并在一段未指明的过渡期后将首相职位移交给他。马哈蒂尔成为第一位不代表国阵(BN)联盟(或其前身联盟党)的马来西亚总理,也是第一位非连续任期或作为两个不同政党成员的总理。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马哈蒂尔优先重新启动对 1MDB 丑闻的调查,打击腐败和“恢复法治”,并削减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

2020年,马哈蒂尔拒绝启动将首相职位移交给安华的进程,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导致希盟政府下台,并促使马哈蒂尔辞职。在他辞职时,他是世界上最年长的在职国家领导人,享年 94 岁。马哈蒂尔离开 BERSATU 以抗议其与巫统的新联盟,并于同年晚些时候成立了新的国土战士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