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 Webern,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生于 1883 年)

安东·弗里德里希·威廉·冯·韦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 年 12 月 3 日 - 1945 年 9 月 15 日),简称安东·韦伯恩(德语:[ˈantoːn ˈveːbɐn](听)),是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与他的导师阿诺德勋伯格和他的同事阿尔班伯格一起,韦伯恩是第二维也纳学派圈子中的核心人物,包括西奥多·W·阿多诺、海因里希·贾洛维茨和恩斯特·克雷内克。作为无调性和十二音技巧的代表,韦伯恩对同时代的路易吉·达拉皮科拉、克雷内克甚至勋伯格本人都产生了影响。作为导师,韦伯恩指导并影响了阿诺德·埃尔斯顿、弗雷德里克·多里安(弗里德里希·多伊奇)、马蒂·尼尔、弗雷·福克、卡尔·阿玛迪斯·哈特曼、菲利普·赫施科维茨、勒内·莱博维茨、汉弗莱·塞尔、利奥波德·斯宾纳和斯蒂芬·沃尔普。

韦伯恩的音乐是其环境中最激进的音乐之一,无论是在其简洁性还是在对十二音技术的严格和坚定的理解上。他在音高、节奏、音域、音色、动态、发音和旋律轮廓的图解组织方面的创新;他渴望重新定义模仿对位技巧,例如卡农和赋格;以及他对无神论、抽象主义和抒情主义的倾向都极大地影响了战内和战后的欧洲作曲家,通常是连环作曲家或前卫作曲家,如奥利维尔·梅西安、皮埃尔·布列兹、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路易吉·诺诺、布鲁诺·马德纳、亨利·波塞尔、和 György Ligeti。与此同时,在美国,他的音乐引起了艾略特·卡特的兴趣,尽管如此,他的批判性矛盾心理却带有一定的热情。 Milton Babbitt,最终从勋伯格的十二音练习中获得的灵感比韦伯恩的更多;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罗伯特克拉夫特非常富有成效地重新向他介绍了它。

在战后期间和战后不久,韦伯恩被追授的注意力首先从他的社会文化成长和环境中转移,此外,他关注的方向显然与他对德国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参与背道而驰。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对韦伯恩更丰富的理解,尤其是在学者 Kathryn Bailey、Julian Johnson、Felix Meyer、Anne Shreffler 的著作中,档案保管员和传记作者(最重要的是 Hans 和 Rosaleen Moldenhauer)获得了韦伯恩遗产或与之相关的草图、信件、讲座、录音和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