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色当之战:普鲁士军队俘虏了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和他的 100,000 名士兵。

色当战役是在 1870 年 9 月 1 日至 2 日的普法战争期间进行的。最终夺取了拿破仑三世和超过 10 万军队,尽管战斗仍在继续,但它实际上决定了有利于普鲁士及其盟国的战争在法国新政府的领导下。

由帕特里斯·德·麦克马洪元帅指挥并由拿破仑三世陪同的 130,000 强大的法国克朗军队正试图解除对梅斯的围困,但被普鲁士第四军抓住并在 8 月 30 日的博蒙特战役中被击败。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普鲁士总理奥托·冯·俾斯麦的率领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普鲁士第三军在色当包围了麦克马洪的军队,展开歼灭战。麦克马洪元帅在袭击中受伤,指挥权交给了奥古斯特-亚历山大·杜克罗将军,直到埃马纽埃尔·弗利克斯·德·温普芬将军接任。

9 月 2 日,在德军炮火的四面八方轰炸下,所有突围企图都被击败,法国克隆军团于 9 月 2 日投降,104,000 名士兵和 558 门火炮被德军俘虏。拿破仑三世被俘,而巴黎的法国政府继续战争并于 9 月 4 日宣布成立国防政府。 9 月 19 日,德军围攻巴黎。

普法战争或法德战争,在法国通常被称为 1870 年战争,是法兰西第二帝国与普鲁士王国领导的北德意志联邦之间的冲突。这场冲突从 1870 年 7 月 19 日持续到 1871 年 1 月 28 日,主要是由于法国决心重新确立其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而在 1866 年普鲁士对奥地利的决定性胜利之后,这一地位出现了问题。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普鲁士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故意挑起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以诱使四个独立的德国南部州——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加入北德邦联;其他历史学家争辩说,俾斯麦利用了当时的情况。所有人都同意俾斯麦认识到了建立新德国联盟的潜力,考虑到整体局势。法国于 1870 年 7 月 15 日动员其军队,导致北德联邦在当天晚些时候以自己的动员作出回应。 1870 年 7 月 16 日,法国议会投票决定对普鲁士宣战; 8 月 2 日,法国入侵德国领土。 8 月 4 日,德国联军比法国人更有效地调动了军队,并入侵了法国东北部。德国军队在人数、训练和领导力方面都占优势,并且更有效地利用了现代技术,特别是铁路和大炮。

普鲁士和德国在法国东部取得了一系列迅速的胜利,最终导致梅斯围城战和色当战役,最终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第二帝国的军队被彻底击败;国防政府于 9 月 4 日在巴黎成立,并将战争持续了五个月。德国军队在法国北部与新的法国军队作战并击败了新的法国军队,然后围攻巴黎四个多月,直到它于 1871 年 1 月 28 日沦陷,有效地结束了战争。

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日子里,德国的胜利几乎已确定,德国各州宣布他们的联盟为德意志帝国,由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总理俾斯麦领导。除了奥地利之外,绝大多数德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在一个民族国家之下。与法国停战后,法兰克福条约于 1871 年 5 月 10 日签署,给予德国数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以及阿尔萨斯的大部分地区和洛林的部分地区,成为阿尔萨斯-洛林帝国领土(Reichsland Elsaß-洛林根)。

战争对欧洲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通过加速德国统一的进程,它显着改变了欧洲大陆的力量平衡;新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取代法国成为欧洲的主要陆地力量。俾斯麦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了二十年的权威,以娴熟和务实的外交而闻名,提升了德国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在法国,它最终结束了帝国统治,并开始了第一个持久的共和政府。对法国战败的怨恨引发了一场名为巴黎公社的革命起义,该起义在血腥镇压之前成功夺取并掌权了两个月。该事件将影响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