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军事当局将前纳粹德国资产的控制权交还给德国。

盟军,后来正式称为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年)期间成立的一个国际军事联盟,旨在反对由纳粹德国、日本帝国和法西斯意大利领导的轴心国。到 1941 年,它的主要成员是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

盟军的成员在战争过程中有所不同。 1939 年 9 月 1 日冲突爆发时,盟军联盟由英国、法国和波兰以及它们各自的附属国(如英属印度)组成。英联邦的独立领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因此,最初的联盟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盟。

随着轴心国军队开始入侵北欧和巴尔干半岛,盟军加入了荷兰、比利时、挪威、希腊和南斯拉夫。最初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参与入侵波兰的苏联于 1941 年 6 月在巴巴罗萨行动后加入了盟军。自 1940 年 9 月以来,美国虽然向欧洲盟国提供了一些物资支持,但在 1941 年 12 月日本轰炸珍珠港之前一直保持中立,之后它宣战并正式加入盟军。中国自 1937 年起就已与日本交战,但于 1941 年 12 月正式加入协约国。

盟军由所谓的“三巨头”——英国、苏联和美国——领导,它们是人力、资源和战略的主要贡献者,每一个都在取得胜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盟军领导人、外交官和军方官员之间的一系列会议逐渐塑造了同盟的构成、战争的方向,并最终塑造了战后的国际秩序。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他们的双边大西洋宪章构成了联盟的基础。

根据联合国于 1942 年 1 月 1 日发表的宣言,盟军成为一个正式的团体,该宣言由世界各地的 26 个国家签署;这些范围从远离战争的小国到从轴心国占领中流亡的政府。宣言正式承认三巨头和中国为“四大强国”,承认它们在战争中的核心作用;他们也被称为“权贵的托管人”,后来被称为联合国的“四警察”。更多的国家加入了战争的最后几天,包括殖民地和前轴心国。

战争结束后,盟国和约束他们的宣言将成为现代联合国的基础;该联盟的一项持久遗产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该委员会完全由赢得战争的主要盟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