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Advent),一个源自拉丁语“Adventus”的深邃词汇,意为“来临”或“到来”,是基督教礼仪年历中一段意义非凡、充满期待的特殊时期。它远不止是众多基督教教会所举行的一项简单仪式,更是信徒们为欢庆救主耶稣基督的降生,即圣诞节,所作的庄严准备与喜乐等待。与此同时,将临期也深刻地包含了基督徒对耶稣未来第二次降临世间,建立永恒国度的坚定盼望。
想象一下,在这段从圣诞节前第四个主日开始,通常持续三到四周的时光里,信徒们并非被动地等待,而是在积极地进行心灵的预备与反思。它呼唤人们从世俗的喧嚣中抽离,将目光聚焦于信仰的核心,重新点燃内心对盼望、平安、喜乐和爱的追求。
将临期的深层意义与历史渊源
将临期是教会年历的开端,它以双重意义的“来临”为核心:首先,它回溯并纪念约两千年前,上帝之子耶稣基督以谦卑的肉身降世为人的伟大神迹;其次,它展望并预示着未来,当耶稣基督荣耀地再次降临,将万物更新,终结历史,成就上帝救赎计划的最终篇章。这种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的特性,赋予了将临期独特的精神维度,引导信徒在历史与末世之间进行属灵的穿梭。
将临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末和5世纪初,在西班牙和高卢(今法国)的一些地区,人们开始效仿大斋期(Lent)的做法,在圣诞节前设立一段禁食和忏悔的时期。罗马教会后来逐渐采纳并规范了这一传统,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明确的礼仪季节,强调悔改、警醒和喜乐的盼望,尤其是在教宗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I,约540-604年)时期,将临期的礼仪和经文得以进一步完善和统一。
丰富多彩的将临期传统
为了帮助信徒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将临期的精神,许多教会和家庭都发展出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和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增加了节日的仪式感,更帮助人们将属灵的意义融入日常生活:
- 将临期花环(Advent Wreath):这是最普遍也最具辨识度的将临期象征之一。一个由常青枝条编织而成的圆形花环,象征着上帝永恒的爱和生命。花环上通常插有四支蜡烛,每一支代表将临期中的一个主日。这些蜡烛通常有特定的颜色(例如,三支紫色或蓝色代表盼望、平安和爱,一支粉色代表喜乐,在第三个主日点燃),随着每个主日的到来,逐一被点亮,象征着基督真光的逐渐照亮黑暗,直到圣诞节时,有时会在花环中央再点亮一支白色蜡烛,代表降生的耶稣基督。
- 将临期日历(Advent Calendar):对于儿童和家庭而言,将临期日历是一种充满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倒计时方式。它通常有24个小格子,从12月1日开始,每天打开一个格子,里面可能藏着巧克力、小玩具、圣经金句或每日的小挑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倒计时,更是一种每日提醒,让人们在期待圣诞节的过程中,感受日复一日的期盼与喜悦。
- 特殊的礼仪与读经:在将临期,教会的礼仪会有所调整。牧师和神职人员会穿上代表忏悔和盼望的紫色或蓝色祭衣。圣经的选读会侧重于先知以赛亚的预言(预言弥赛亚的到来)、施洗约翰的呼唤(为基督预备道路)以及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关于耶稣降生的叙述。许多教会还会唱响特定的将临期赞美诗,如《以马内利,恳求降临》(O Come, O Come, Emmanuel),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充满盼望的氛围。
哪些教会庆祝将临期?
将临期是普世基督教会中一个广泛被接受和庆祝的礼仪季节,尤其在西方基督教传统中根深蒂固。天主教会、圣公会(Anglican/Episcopal)、路德宗(Lutheran)、循道宗(Methodist)、长老宗(Presbyterian)以及许多其他主流新教教派都庄严地庆祝将临期。虽然东正教也有圣诞节前的禁食期(称为“圣诞节禁食”或“圣菲利普禁食”),其重点和传统与西方将临期有所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为耶稣基督的诞生做准备。
将临期常见问题解答
- 将临期通常持续多久?
- 将临期通常从圣诞节前的第四个主日开始,直到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持续大约三到四周,具体取决于该年度的日期排列。
- 将临期与大斋期有何不同?
- 虽然两者都是重要的预备期,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将临期主要围绕着喜乐的盼望和耶稣的“来临”(包括第一次降生和第二次再临),其氛围是充满期待的。而大斋期(或称四旬期)则更强调悔改、禁食和克己,为纪念耶稣的受难与复活(复活节)做准备,其氛围通常更为严肃和肃穆。
- 将临期的主要礼仪颜色是什么?
- 传统的礼仪颜色通常是紫色或蓝色。紫色象征着忏悔、警醒以及君王(基督)的身份;蓝色则代表希望和期待。然而,在将临期的第三个主日,也称为“喜乐主日”(Gaudete Sunday),有时会使用粉色(或玫瑰色),以象征着盼望中的喜乐,提醒信徒圣诞节的临近。
总而言之,将临期是一个充满灵性深度和文化意义的季节。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一份宁静,重新连接信仰的根源。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圣诞节不仅仅是礼物和装饰,更是对一份超越时空、永恒希望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