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James Francis Edward Stuart),生于1688年6月10日,卒于1766年1月1日,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悲剧色彩与争议的人物。他被支持议会权力的辉格党人蔑称为“老伪装者”(Old Pretender),而他的追随者则尊称他为“圣乔治骑士”(Chevalier de St. George)。作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和七世与其第二任妻子摩德纳的玛丽之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本是英国王位的法定继承人,然而,他的一生却在流亡与未竟的复辟梦想中度过。
早年生活与光荣革命的冲击
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的诞生本身便是一场政治风暴的中心。1688年,当他呱呱坠地之时,距离他的父亲詹姆斯二世和七世登基已三年。作为一位公开信仰天主教的君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在以新教为主的英国激起了强烈的不安。在他之前的两个女儿——玛丽公主和安妮公主——都是新教徒,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天主教复辟的担忧。然而,小詹姆斯作为男性继承人的出生,意味着天主教徒将可能延续在王位上,这瞬间点燃了新教徒的怒火与忧虑。关于他不是王室血脉,而是被偷偷带入宫中的“伪太子”的谣言甚嚣尘上,尽管这些说法从未得到证实,却为他的敌人提供了攻击的口实。
在1688年7月,年幼的詹姆斯被授予威尔士亲王的头衔,然而,这个地位未能长久。就在他出生几个月后,由英国议会中的新教贵族与主教邀请,詹姆斯二世的新教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这场史称“光荣革命”的事件几乎兵不血刃地结束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面对普遍的反对和军队的倒戈,詹姆斯二世在1688年底被迫携家人逃往法国流亡。从此,年幼的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便开始了他在欧洲大陆的流亡生涯。
光荣革命的结果不仅是君主的更迭,更是英国政治体制的根本性转变。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和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明确规定,只有新教徒才能继承英国王位,天主教徒及其与天主教徒结婚的后代都被排除在外。这些法案彻底断绝了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通过合法途径继承王位的可能性,也奠定了英国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基础。
雅各布派王位继承人:流亡中的索求
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在法国宫廷的庇护下长大,主要居住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昂莱(Saint-Germain-en-Laye)。他得到了他的堂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慷慨支持。在流亡者眼中,他仍是合法的英国王储,因此被赋予了“圣乔治骑士”的尊称,以示其王室血统和骑士精神。在他父亲詹姆斯二世于1701年去世后,年仅13岁的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立即被他的雅各布派追随者——那些坚信斯图亚特王朝拥有神授君权,拒绝承认光荣革命合法性的忠诚者——以及路易十四承认为英格兰和爱尔兰的詹姆斯三世,以及苏格兰的詹姆斯八世。然而,国际政治的现实是残酷的,欧洲列强并未普遍承认这一头衔。
雅各布派起义:未竟的复辟之梦
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本人曾多次尝试通过军事行动夺回他认为是属于自己的王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两次大规模的雅各布派起义。
- 1715年起义(The Fifteen):在安妮女王于1714年去世后,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继位,这使得许多人对詹姆斯复辟的希望重燃。在法国支持和苏格兰高地部落的支持下,詹姆斯于1715年发动了起义。他本人于1715年12月在苏格兰登陆,但此次起义准备不足,领导混乱。尽管在苏格兰取得了一些初期胜利,但雅各布派军队在舍里夫穆尔战役(Battle of Sheriffmuir)和普雷斯顿之战(Battle of Preston)中遭遇挫败,最终未能有效挑战政府军。在看到大势已去后,詹姆斯于1716年初被迫返回法国,此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 1745年起义(The Forty-Five):这是雅各布派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复辟尝试,但这次并非由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亲自领导,而是由他的长子、充满魅力的“小王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Charles Edward Stuart),即著名的“邦尼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所领导。查尔斯王子在1745年登陆苏格兰,一度取得显著进展,攻占了爱丁堡并深入英格兰。然而,在卡洛登战役(Battle of Culloden)中,雅各布派军队被政府军彻底击败。查尔斯王子在经历了漫长的逃亡后才得以逃脱,此次失败标志着雅各布派对英国王位实际夺取行动的彻底终结。
晚年与雅各布派遗产
在经历了1715年和1745年两次失败的起义后,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的复辟希望逐渐破灭。他最终定居在罗马,由教皇提供住所和津贴。他于1719年与波兰公主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索别斯卡(Maria Clementina Sobieska)结婚,育有两位王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和亨利·本尼迪克特·斯图亚特(Henry Benedict Stuart)。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于1766年1月1日在罗马去世,享年77岁。他被安葬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墓碑上刻有“英格兰和爱尔兰的詹姆斯三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八世”字样。
在他去世后,他的长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继续以查尔斯三世的身份,作为雅各布派的王位继承人继续对英国和爱尔兰王位提出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雅各布派事业的一系列军事失败,这一运动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最终,雅各布派的王位继承权在1807年随着小儿子亨利·本尼迪克特·斯图亚特(他成为了红衣主教)的去世而断绝,斯图亚特王朝的直接血脉也就此终结。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的一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缩影,他代表着神授君权与议会主权之间漫长斗争的最终败落,也成为了一个未竟梦想的永恒象征。
常见问题解答(FAQs)
- 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是谁?
- 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和七世的儿子,也是流亡的雅各布派王位继承人,毕生都在试图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夺回他认为是自己合法权利的英国王位。
- 他为什么被称作“老伪装者”?
- 这个蔑称由英国的辉格党人(支持议会权力、反对专制君主的政治派别)所赋予。他们认为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的王位主张是虚假的、不合法的,因为他被《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排除在王位继承之外,且其出生时曾有他是“伪太子”的谣言。
- 什么是“光荣革命”?它对詹姆斯有何影响?
- “光荣革命”是1688年英国的一场不流血的政治变革。新教贵族和主教邀请荷兰执政奥兰治的威廉率军入英,推翻了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的天主教父亲詹姆斯二世的统治。这场革命导致詹姆斯二世一家流亡法国,并最终通过立法(如《权利法案》)将天主教徒永久排除在英国王位继承之外,彻底断绝了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合法继承王位的可能性。
- “雅各布派起义”是什么?
- “雅各布派起义”指的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雅各布派(Jacobites,即支持流亡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政治运动)在英国和爱尔兰发动的一系列军事叛乱。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本人曾领导1715年起义,而他更著名的儿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邦尼王子查理”)则领导了1745年起义。这些起义都以失败告终。
- “邦尼王子查理”是谁?他与詹姆斯有何关系?
- 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即著名的“邦尼王子查理”或“小伪装者”,是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复辟王位的梦想,并亲自领导了1745年的雅各布派起义,成为了雅各布派运动的标志性人物。
- 斯图亚特王朝最终是否复辟?
- 没有。尽管雅各布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斯图亚特王朝未能复辟英国王位。随着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的两个儿子(查尔斯·爱德华和亨利·本尼迪克特)相继去世且无合法子嗣,斯图亚特王朝的直接男性血脉于1807年断绝,雅各布派的王位主张也随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