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ndarZ

    • English English
    • español español
    • français français
    • português português
    • русский русский
    • العربية العربية
    •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 主页
  • 宗教假期
  • 国家法定假期
  • 其他日期
  • 在这一天
  • 工具
    • 日期转换器
    • 年龄计算器
  1. 主页
  2. 在这一天
  3. 五月
  4. 2
  5. 乌查勒条约

历史上5月2日发生的事件

乌查勒条约
18895月, 2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签署了乌查勒条约,让意大利控制了厄立特里亚。

乌恰莱条约(也拼写为乌恰莱条约;意大利语:Trattato di Uccialli,阿姆哈拉语:)是埃塞俄比亚帝国与意大利王国签订的条约。 1889 年 5 月 2 日,希瓦国王梅内利克二世(后来的埃塞俄比亚皇帝)和意大利的彼得罗·安东内利伯爵在意大利占领厄立特里亚后签订了条约。它是在埃塞俄比亚小镇乌查勒签署的,该条约由此得名。该条约的目的是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贸易。这是一项维持两个帝国之间积极而持久的关系的条约。该条约有二十条以阿姆哈拉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写成。该条约的意大利文版本和阿姆哈拉文版本之间存在细微差异,这造成了两国之间的沟通不畅。具体而言,条约第 17 条在两个版本之间的翻译不同。这种翻译上的差异造成了分歧,并导致该条约在 1893 年被孟尼利克二世谴责。当孟尼利克二世谴责该条约时,意大利试图在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强行对埃塞俄比亚施加保护地位,这场战争以意大利战败告终。阿德瓦战役和亚的斯亚贝巴条约。

Menelik II(Ge'ez:ዳግማዊምኒልክdagmawimənilək;马名Abba Dagnew(Amharic:አባዳኘውabbaaññáäw); 1913年8月17日,1913年12月12日,埃塞俄比亚(ሣህለማርያምSahlämaryam)受洗了1889年的埃塞俄比亚至 1913 年逝世,1866 年至 1889 年为舍瓦国王。在其内功和外威的鼎盛时期,到 1898 年完成了领土扩张和现代帝国国家的创建过程。埃塞俄比亚帝国在皇帝的统治下转变Menelik:在主要部长顾问的协助下,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已经到位。对外,孟尼利克在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率领埃塞俄比亚军队对抗意大利入侵者;在阿德瓦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外部势力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通过在他的宫廷的外交代表和划定埃塞俄比亚与邻近殖民地的边界来表达。孟尼利克将他的领土扩展到南部和东部,进入奥罗莫、卡法、西达玛、沃莱塔和其他王国或共和国,: 2 在他的统治后期,孟尼利克建立了第一个部长内阁,以帮助管理帝国,任命信任和广受尊敬的贵族和第一部的家臣。这些大臣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在位,在 Lij Iyasu(他们帮助废黜他)的短暂统治期间一直担任他们的职务,并进入皇后 Zewditu 的统治时期。

今天,阿德瓦战役仍然是埃塞俄比亚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每年三月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它还将激发全球的泛非运动。

参考

  • 孟尼利克二世
  • 埃塞俄比亚
  • 乌查勒条约
  • 厄立特里亚

选择另一个日期

1889年发生的事件

  • 81月

    打孔卡

    Herman Hollerith 为“应用统计的艺术”——他的穿孔卡片计算器——颁发了美国专利 #395,791。
  • 301月

    梅耶林事件

    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奥地利王储鲁道夫大公与他的情妇玛丽·维塞拉男爵夫人在梅耶林被发现死亡。
  • 233月

    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

    Ahmadiyya 穆斯林社区由 Mirza Ghulam Ahmad 在英属印度 Qadian 建立。
  • 25月

    乌查勒条约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签署了乌查勒条约,让意大利控制了厄立特里亚。
  • 65月

    世界博览会(1889 年)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正式向公众开放。

关于CalendarZ

CalendarZ

除了显示重要假期和活动的日期之外,Calendarz还可以让您轻松地查看到距离某日期的剩余时间以及其他详细信息。

我們的伙伴

WoWDeals:所有交易集中在一個地方

快速导航

  • 主页
  • 即将到来的假期
  • 宗教假期
  • 国家法定假期
  • 其他日期
  • 博客
  • 年龄计算器
  • 在这一天

© 2025Calendarz。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português   |   русский   |   العربية   |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