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望双亲日(Mothering Sunday),这个根植于欧洲深厚历史与基督教信仰的传统节日,与许多人熟知的五月“母亲节”有着截然不同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它并非全球通行的庆祝母亲的日子,而是主要由欧洲,特别是英国及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们世代相传的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基督教四旬期(Lent)的第四个星期日举行,也因此得名为“四旬斋中期主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英格兰,最初的意义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探望母亲”略有不同。在那个时代,这个日子是人们“回母亲教会(Mother Church)”礼拜的日子。所谓“母亲教会”,通常是指人们受洗的教堂,或是当地的教区主教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主要教堂或大教堂。对于当时许多离家在外工作,特别是从事家政服务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天是他们被特许可以回家探望家人,并前往各自“母亲教会”参加特别礼拜的难得机会。
传统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望双亲日的重心逐渐从单纯的宗教活动转向了对家庭中母亲角色的敬重与感恩。当孩子们回家探望时,他们常常会从路边采摘野花或小礼物带给母亲,表达思念与爱意。其中,一种名为“西姆内尔蛋糕(Simnel Cake)”的传统水果蛋糕更是拜望双亲日不可或缺的特色美食,它通常由11个或12个杏仁蛋白软糖球装饰,象征着耶稣的十二门徒(不包括犹大)。
虽然拜望双亲日不总是一个法定意义上的“公众假期”——因为它固定在星期日,多数工作场所原本就已休息——但其作为家庭团聚与表达亲情的日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家人提供了一个机会,特别是在四旬期的禁食与反思氛围中,能够相聚一堂,共享温情,并向母亲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庭的珍视,使得拜望双亲日成为欧洲文化中一个独特的亮点。
拜望双亲日与国际母亲节有何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拜望双亲日与我们更常听到的国际“母亲节”(通常在五月第二个星期日庆祝,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由安娜·贾维斯发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节日。尽管目的都是为了感谢母亲,但它们的历史渊源、庆祝日期以及背后的文化背景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国际母亲节更多是世俗化的庆祝,而拜望双亲日则更深地植根于基督教传统,并与宗教日历紧密相连。
- 拜望双亲日是公众假期吗?
- 它并非多数国家法定意义上的“公众假期”或“银行假日”。由于它固定在基督教四旬期的第四个星期日,这一天多数人本身就已休息,因此它更像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和文化意义的家庭团聚日,而非额外增加的休息日。
- 拜望双亲日和国际母亲节是一回事吗?
- 不是一回事。拜望双亲日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基督教传统,与四旬期和“母亲教会”有关。而国际母亲节则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一个全球性、更偏向世俗化的节日,日期通常定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 除了探望母亲,拜望双亲日还有哪些传统?
- 除了探望母亲并赠送礼物,其核心传统还包括回“母亲教会”参加礼拜。历史上,仆人会在这一天获得假期回家。制作并分享“西姆内尔蛋糕(Simnel Cake)”也是一个经典的庆祝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