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Weber,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卒于 1920 年)

马克西米利安·卡尔·埃米尔·韦伯(;德语:[ˈveːbɐ];1864 年 4 月 21 日 - 1920 年 6 月 14 日)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理论和研究。虽然韦伯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社会学家,但他与奥古斯特孔德、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一起被公认为社会学之父之一。

与涂尔干不同,韦伯不相信单因解释,而是提出任何结果都可能有多种原因。与涂尔干不同的是,韦伯是方法论反实证主义的主要支持者,他主张通过解释性而非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研究社会行为,基于对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意义的主观理解。韦伯的主要思想关注点是理解理性化、世俗化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祛魅”感。他提出了一篇论文,认为这些过程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兴起有关。韦伯还以其结合经济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论文而闻名,强调宗教中嵌入的文化影响作为资本主义驱动因素的重要性。这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将宗教视为资本主义的衍生物。韦伯首先在他的开创性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中阐述了他的理论,他将苦行主义新教归结为导致市场驱动资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兴起的主要“选择性亲和力”之一。西方世界的法律实践体系。新教伦理将成为韦伯对世界宗教进行更广泛调查的最早部分,因为他后来研究了中国和印度的宗教以及古代犹太教,特别是它们不同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分层条件。在另一部重要著作《作为职业的政治》中,韦伯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成功地声称“在特定领土内合法使用武力的垄断”的实体。他也是第一个将社会权威分为不同形式的人:魅力型、传统型和理性-法律。韦伯对官僚主义的分析强调,现代制度越来越多地基于理性-法律权威。韦伯在经济史、理论和方法论方面做出了许多其他贡献。他对现代性和理性化的分析将极大地影响与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的批判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韦伯是自由德国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未能成功竞选议会席位,并担任起草 1919 年命运多舛的民主魏玛宪法的委员会的顾问。在感染西班牙流感后,他于 1920 年死于肺炎,享年 56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