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公开处决了他的前任列昂提奥斯和提比略三世。

查士丁尼二世(拉丁语:Iustinianus;希腊语:,罗马化:Ioustinianos;668/9 711 年 11 月 4 日),姓 Rhinotmetos 或 Rhinotmetus(“狭鼻”),是东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从 685 年在位到 695 年,又从 705 年到 711 年。和查士丁尼一世一样,查士丁尼二世是一位雄心勃勃、充满激情的统治者,他热衷于恢复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但他对任何反对他的意志的人都做出了残酷的回应,并且缺乏他的技巧。父亲康斯坦丁四世。因此,他对他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反对,导致他在 695 年的一场民众起义中被废黜。在保加利亚和斯拉夫军队的帮助下,他直到 705 年才重新登上王位。他的第二次统治比第一次更加专制,最终在 711 年被推翻。他被军队抛弃,军队在杀死他之前背叛了他。

拜占庭帝国,也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是上古晚期和中世纪罗马帝国在其东部省份的延续,当时其首都为君士坦丁堡。它在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中幸存下来,并继续存在一千年,直到 1453 年君士坦丁堡沦为奥斯曼帝国。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帝国仍然是最强大的经济体,欧洲的文化和军事力量。

“拜占庭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这两个词是在王国结束后创造的;它的公民继续将他们的帝国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中世纪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罗马化:Basileía Rhōmaíōn)或罗马尼亚(中世纪希腊语:Ῥωμανία),并将他们自己称为罗马人(中世纪希腊语:Ῥωμαῖοι,罗马化:Rhōmaîoi)–直到奥斯曼帝国时期,希腊人继续为自己使用这个词。尽管罗马国家继续存在并保持其传统,但现​​代历史学家将拜占庭与其早期的化身区分开来,因为它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面向希腊文化而不是拉丁文化,并以东正教基督教为特征。

4 至 6 世纪的几起事件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希腊东部和拉丁西部分道扬镳的过渡时期。君士坦丁一世 (r. 324–337) 重组了帝国,将君士坦丁堡定为新首都,并使基督教合法化。在狄奥多西一世(379-395 年在位)时期,基督教成为国教,其他宗教活动被禁止。在赫拉克略统治时期(610-641 年),帝国的军事和行政部门进行了重组,官方使用希腊语代替拉丁语。

帝国的边界经历了几次衰退和复苏的循环。在查士丁尼一世(527-565 年在位)统治期间,帝国在重新征服了历史上罗马西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非洲、意大利和罗马)后达到了最大程度,并占据了两个多世纪。 602-628 年的拜占庭-萨珊战争耗尽了帝国的资源,在 7 世纪早期的穆斯林征服期间,它失去了最富有的省份埃及和叙利亚,被拉希顿哈里发统治。然后它在 698 年将非洲输给了倭马亚人。在马其顿王朝(10 世纪至 11 世纪)期间,帝国再次扩张并经历了长达两个世纪的马其顿文艺复兴,最终以塞尔柱突厥人的失败而告终1071 年的曼齐克特。内战和随后的塞尔柱入侵导致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的丧失。帝国在 Komnenian 恢复期间恢复,到 12 世纪,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大和最富有的城市。帝国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君士坦丁堡于 1204 年被洗劫,帝国以前统治的领土被划分为相互竞争的拜占庭希腊和拉丁王国。尽管最终于 1261 年恢复君士坦丁堡,但在其存在的最后两个世纪中,拜占庭帝国仍然只是该地区几个小的敌对国家之一。在 14 世纪和 15 世纪的拜占庭-奥斯曼战争中,其剩余领土逐渐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于奥斯曼帝国,结束了拜占庭帝国。被俘后逃离城市的难民将在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区定居,帮助点燃文艺复兴。八年后,特拉布宗帝国在 1461 年的围攻中被征服。最后一个继承国,西奥多罗公国,于 1475 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