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方丹,罗马尼亚裔法国哲学家、诗人和评论家(卒于 1944 年)

Benjamin Fondane(法语发音:​[bɛ̃ʒamɛ̃ fɔ̃dan])或 Benjamin Fundoianu(罗马尼亚语发音:[benʒaˈmin fundoˈjanu];生于 Benjamin Wechsler、Wexler 或 Vecsler,名字也是 Beniamin 或 Barbu,通常缩写为 B.;1898 年 11 月 14 日 - 1944 年 10 月 2 日)是罗马尼亚和法国的诗人、评论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也因其在电影和戏剧方面的工作而闻名。他从罗马尼亚青年时期就以象征主义诗人和专栏作家而闻名,他将新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主题与都铎·阿尔盖齐的回声交替出现,并将几个诗歌周期献给了他的家乡摩尔达维亚的乡村生活。 Fondane 具有犹太罗马尼亚血统,是犹太知识分子 Elias 和 Moses Schwartzfeld 的侄子,参与了少数世俗犹太文化和罗马尼亚主流文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他作为文化评论家、前卫推动者以及与他的姐夫阿曼德·帕斯卡 (Armand Pascal) 一起担任戏剧团 Insula 的经理。

Fondane 于 1923 年移居巴黎,开始了他的第二职业生涯。他隶属于超现实主义,但强烈反对其共产主义倾向,后来成为犹太存在主义的人物和列夫舍斯托夫的主要弟子。他对政治教条的批判、对理性主义的拒绝、对历史灾难的期待以及对文学的救赎力量的信仰在他关于查尔斯·波德莱尔和亚瑟·兰波的著名论文以及他的最后诗歌作品中都有概述。他的文学和哲学活动帮助他与其他知识分子建立了密切的关系:Shestov、Emil Cioran、David Gascoyne、Jacques Maritain、Victoria Ocampo、Ilarie Voronca 等。与此同时,Fondane 还从事电影事业:电影评论家和编剧派拉蒙影业,后来他与迪米特里·基尔萨诺夫合作制作了 Rapt,并在阿根廷执导了失传的电影 Tararira。

作为法国沦陷期间的战俘,方丹被释放并秘密度过了占领时期。他最终被捕并交给纳粹德国当局,后者将他驱逐到奥斯威辛-比克瑙。在最后一波大屠杀期间,他被送进了毒气室。他的作品在 20 世纪后期在很大程度上被重新发现,当时它成为法国和罗马尼亚的学术研究和公众好奇的主题。在后一个国家,这种兴趣的复苏也引发了关于版权问题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