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罗马尼亚成为三方条约的签署国,正式加入轴心国。

三方条约,也称为柏林条约,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 1940 年 9 月 27 日分别由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加莱亚佐·齐亚诺和萨布尔·库鲁苏在柏林签署的协议。这是一个防御性军事联盟,最终加入匈牙利(1940 年 11 月 20 日)、罗马尼亚(1940 年 11 月 23 日)、保加利亚(1941 年 3 月 1 日)和南斯拉夫(1941 年 3 月 25 日)以及德国附庸国斯洛伐克(24 1940 年 11 月)。两天后,南斯拉夫的加入在贝尔格莱德引发了一场政变。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以入侵南斯拉夫作为回应。由此产生的意大利-德国附庸国,即克罗地亚独立国,于 1941 年 6 月 15 日加入该条约。

《三方条约》与《反共产国际条约》和《钢铁条约》一起,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之间管理其关系的众多协议之一。三方条约主要针对美国。其实际效果有限,因为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战区位于世界的对立面,而高缔约国的战略利益截然不同。因此,轴心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防御性条款从未被援引过,签署该协议并没有迫使其签署国本身打一场共同战争。

罗马尼亚王国(罗马尼亚语:Regatul României)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于 1881 年 3 月 13 日(OS)/ 25 月 25 日在罗马尼亚存在,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的卡尔王子加冕为卡罗尔一世国王(由此开始了罗马尼亚王室) ,直到 1947 年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退位,罗马尼亚议会宣布罗马尼亚为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从 1859 年到 1877 年,罗马尼亚从一个君主统治下的两个附庸公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个人联盟演变为一个拥有霍亨索伦君主制的自治公国。该国在 1877 年至 1878 年的俄土战争(当地称为罗马尼亚独立战争)期间从奥斯曼帝国获得独立,当时它还获得了北部多布鲁贾以换取比萨拉比亚南部。在卡罗尔一世国王统治期间,1881 年 3 月 25 日至 9 月 27 日/1914 年 10 月 10 日期间,该王国的领土有时被称为罗马尼亚旧王国,以区别于“大罗马尼亚”,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该州一部分的省份(比萨拉比亚、巴纳特、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

除了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南半部外,这些领土在纳粹德国或苏联的压力下于 1940 年被割让给邻国。在 1938 年卡罗尔二世国王废除 1923 年宪法后,罗马尼亚王国成为事实上的绝对君主制,但在卡罗尔二世国王及其继任者国王被迫退位后,于 1940 年成为扬·安东内斯库领导下的军事独裁政权。迈克尔一世是一个没有有效政治权力的傀儡。国家名称改为军团罗马尼亚。

二战中轴心国一方的灾难性战役导致迈克尔国王在 1944 年对安东内斯库发动政变,结果罗马尼亚王国再次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转而支持同盟国,收复了北特兰西瓦尼亚。邻国苏联的影响和共产党统治的联合政府所遵循的政策最终导致君主制的废除,罗马尼亚在 1947 年的最后一天成为苏联的卫星国,成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