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次加沙之战结束:英军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加沙。

第三次加沙战役于 1917 年 11 月 12 日晚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奈和巴勒斯坦战役期间由英国和奥斯曼军队之间进行,在英国埃及远征军 (EEF) 在贝尔谢巴战役中取得胜利结束了僵局之后在巴勒斯坦南部。战斗发生在巴勒斯坦南部攻势开始时,再加上 11 月 67 日对哈雷拉和谢里亚的袭击以及 11 月 1 日埃德蒙·艾伦比将军发动的持续的 Tel el Khuweilfe 战役,最终打破了加沙地带由耶尔德勒姆集团军守卫的至贝尔谢巴线。尽管自 1917 年 3 月以来一直坚守这条防线,奥斯曼军队还是在 11 月 67 日晚上被迫撤离了加沙地带和 Tel el Khuweilfe。在 11 月 7 日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有谢里亚坚持了下来,然后它也被俘虏了。在 1917 年 3 月和 4 月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沙战役中英国失败后,指挥 EEF 东部部队和克雷斯·冯·克雷森斯坦的奥斯曼帝国部队的菲利普·切托德中将已经双方都采取了防御姿态,在巴勒斯坦南部形成了僵局。大约在第二次战斗结束时坚守的防线得到了加强,双方都在开阔的东侧进行了定期的骑兵侦察。 6 月下旬,艾伦比接替阿奇博尔德·默里将军担任 EEF 指挥官,并迅速对其进行了重组。大约在同一时间,奥斯曼第四军也进行了重组。由于僵局在整个夏天都在可怕的情况下持续,增援部队开始赶到,以弥补 EEF 在之前为加沙的战斗中遭受的大量伤亡,另外几个师也抵达了。奥斯曼守军此时也得到了增援,双方边守前线、监视开阔的东翼边进行训练。到 10 月中旬,随着帕斯申代勒战役在西线继续进行,随着艾伦比准备开始一场机动战役的准备工作接近完成,最后一批英国增援部队抵达。

在第二次加沙之战之前,该镇已发展成为一座强大的现代堡垒,在其南部和东南部边缘设有壕沟、铁丝网和冰川。一系列由大炮、机枪和步枪相互支持的实地工作从加沙向东延伸到贝尔谢巴 4 英里(6.4 公里)以内。从 10 月 27 日开始,EEF 开始对加沙进行猛烈且几乎连续的轰炸。在此期间,守住防线加沙段的 EEF 第 21 军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 11 月 1 日晚上才开始对加沙防御进行一系列坚决的夜间攻击。然而,由于驻军的力量,这些攻击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加沙的轰炸在 11 月 6 日加强,在 11 月 6 日/7 日晚上,对几个战壕系统发动了成功的攻击。 11 月 7 日上午,人们发现加沙地带已在夜间撤离。加沙到贝尔谢巴的防线随后崩溃,奥斯曼第 7 和第 8 集团军被迫撤退。在追击过程中的几次战斗之后,EEF 于 1917 年 12 月 9 日占领了耶路撒冷。

第一次世界大战,通常缩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被称为世界大战和其他名称,是一场国际冲突,始于 1914 年 7 月 28 日,结束于 1918 年 11 月 11 日。它涉及很多欧洲以及俄罗斯、美国和土耳其,也在中东、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作战。作为历史上最致命的冲突之一,估计有 900 万人在战斗中丧生,超过 500 万平民死于占领、轰炸、饥饿或疾病。奥斯曼帝国犯下的种族灭绝和 1918 年因战争期间战斗人员的流动而传播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14 年,大国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联盟:由法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国,俄罗斯和英国,以及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 1914 年 6 月 28 日,在奥匈帝国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波斯尼亚塞族人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刺杀后,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点。奥匈帝国将责任归咎于塞尔维亚,而相互关联的联盟则让列强参与了一系列被称为“七月危机”的外交交流。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罗斯为塞尔维亚辩护,到 8 月 4 日,冲突扩大到包括德国、法国和英国,以及它们各自的殖民帝国。 11 月,奥斯曼帝国、德国和奥地利组成同盟国,而 1915 年 4 月,意大利加入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成为同盟国。

面对两条战线的战争,德国在 1914 年的战略是先打败法国,然后将其力量转移到东方并击倒俄罗斯,这就是俗称的施利芬计划。当他们向法国的进军在马恩河被阻止时,这失败了。到 1914 年底,双方沿西线面对面,从英吉利海峡一直延伸到瑞士的一系列连续战壕线在 1917 年之前几乎没有变化。相比之下,东线更加流畅,奥匈帝国俄罗斯获得,然后失去大片领土。其他重要的战区包括中东、阿尔卑斯前线和巴尔干地区,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希腊带入战争。

盟军海上封锁造成的短缺导致德国在 1917 年初发起了无限制潜艇战,使之前中立的美国于 1917 年 4 月 6 日参战。在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在 1917 年十月革命中夺取政权,并在 3 月实现和平1918 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解放了大量德军。通过将这些转移到西线,德国总参谋部希望在美国增援部队影响战争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于 1918 年 3 月发动了德国春季攻势。尽管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很快就因伤亡惨重和防守凶猛而停止。 8月,协约国发动百日攻势,德军虽然继续奋战,但已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1918年底,同盟国开始瓦解;保加利亚于 9 月 29 日签署了停战协定,随后于 10 月 31 日签署了奥斯曼帝国,然后于 11 月 3 日签署了奥匈帝国。 11 月 9 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面对国内革命和军队处于叛乱边缘的孤立无援,德国新政府签署了 1918 年 11 月 11 日的停战协定,结束了战斗。 1919 年的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强加了各种解决方案,其中最著名的是《凡尔赛条约》。俄罗斯、德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解体导致了无数起义和独立国家的建立,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由于仍然存在争议的原因,未能控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场动荡造成的不稳定,最终以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