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在柏林签署了三方条约。

三方条约,也称为柏林条约,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 1940 年 9 月 27 日在柏林分别由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加莱亚佐·齐亚诺和三郎·来住三郎签署的协议。这是一个防御性军事联盟,最终加入匈牙利(1940 年 11 月 20 日)、罗马尼亚(1940 年 11 月 23 日)、保加利亚(1941 年 3 月 1 日)和南斯拉夫(1941 年 3 月 25 日)以及德国附庸国斯洛伐克(24 1940 年 11 月)。两天后,南斯拉夫的加入在贝尔格莱德引发了一场政变。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以入侵南斯拉夫作为回应。由此产生的意大利-德国附庸国,即克罗地亚独立国,于 1941 年 6 月 15 日加入该条约。

《三方条约》与《反共产国际条约》和《钢铁条约》一起,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之间管理其关系的众多协议之一。三方条约主要针对美国。其实际效果有限,因为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战区位于世界的对立面,而高缔约国的战略利益截然不同。因此,轴心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防御性条款从未被援引过,签署该协议并没有迫使其签署国本身打一场共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