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累斯顿轰炸的第三天。

德累斯顿轰炸是二战期间英美空袭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市的一次空袭。在 1945 年 2 月 13 日至 15 日的四次空袭中,皇家空军 (RAF) 的 772 架重型轰炸机和美国陆军空军 (USAAF) 的 527 架重型轰炸机向该市投下了 3,900 多吨高爆炸弹和燃烧装置。轰炸和由此产生的大火摧毁了市中心超过 1,600 英亩(6.5 平方公里)的土地。估计有 22,700 至 25,000 人丧生。随后美国空军又进行了三次空袭,其中两次发生在 3 月 2 日,针对该市的铁路编组场,另一次较小的空袭于 4 月 17 日针对工业区。

袭击事件发生后,德国立即进行宣传,并在战后讨论袭击是否合理,导致轰炸成为战争的道德原因之一。 1953 年美国空军的一份报告为这次行动辩护,认为这是对战略目标的合理轰炸,他们指出这是一个主要的铁路运输和通讯中心,拥有 110 家工厂和 50,000 名工人,以支持德国的战争努力。

一些研究人员声称,并非所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例如桥梁)都成为目标,位于市中心以外的广泛工业区也不是目标。轰炸的批评者声称德累斯顿是一个文化地标,但淡化了其战略意义,并声称袭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区域轰炸,与军事收益不成比例。一些人声称这次袭击构成了战争罪。一些人,主要是德国极右翼,将爆炸事件称为大规模谋杀,称其为“德累斯顿的炸弹大屠杀”。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声称的死亡人数的巨大差异引发了争议,尽管数字本身不再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 334, 482  1945 年 3 月,德国政府下令其媒体公布德累斯顿突袭造成 20 万人的虚假伤亡数字,并声称死亡人数高达 50 万人.市政府当时估计有多达 25,000 名受害者,这一数字得到了后续调查的支持,其中包括 2010 年市议会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负责在西方传播夸大数字的主要作者之一是否认大屠杀的大卫欧文,他随后宣布他发现他所使用的文件是伪造的,而真实数字支持 25,000 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