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无前例的行动中,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解雇了他的七名内阁成员,标志着国家自由党作为英国政治中一支独特力量的有效终结。

在英国政坛,“长刀之夜”是 1962 年 7 月 13 日发生的一次重大内阁改组。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解雇了七名内阁成员,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改组的速度和规模使其批评者将其与 1934 年纳粹德国的长刀之夜联系起来。

改组是在英国保守党人气下降的背景下进行的。保守党候选人在几次补选中表现不佳,输给了自由党候选人。由于担心传统的保守党选民通过转向自由党来表达他们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哈罗德·麦克米伦计划用雷金纳德·莫德林取代他的财政大臣塞尔温·劳埃德。劳埃德已经与麦克米伦就他的经济战略发生了冲突,而莫德林被认为更愿意接受麦克米伦希望实施的经济政策。改组也是重振党的一次尝试,引入了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人物,并更换了一些年长且能力较弱的部长。在与保守党主席伊恩麦克劳德和内政大臣拉布巴特勒讨论后,计划在 1962 年秋季进行改组。

当巴特勒在 7 月 11 日午餐时向罗瑟米尔男爵透露改组的细节时,麦克米伦被事件所取代。报纸在 7 月 12 日报道了即将发生的变化,麦克米伦决定立即推进改组。劳埃德那天晚上被叫去开会,然后被解雇了。其余六人在次日,即 7 月 13 日得到通知。麦克米伦在改革的规模上面临尖锐的批评,他在保守党和反对党内部的政治对手都将他描述为冷酷无情和投机取巧。尽管他的支持率最初急剧下降,但舆论最终转向对他有利,党也恢复了。麦克米伦对这次改组的方式感到遗憾,尤其担心他对作为忠实知己的劳埃德的待遇。尽管内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保守党在 1963 年被一系列丑闻震惊,麦克米伦在被误诊为癌症后于当年 10 月退休。他在 1964 年大选中被击败的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接任总理。

第一代斯托克顿伯爵莫里斯·哈罗德·麦克米伦(Maurice Harold Macmillan,1894 年 2 月 10 日至 1986 年 12 月 29 日)是英国保守派政治家,1957 年至 1963 年担任英国首相。被讽刺为“Supermac”,他以实用主义、机智而闻名和镇定自若。

麦克米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步兵军官受了重伤。他在余生中遭受痛苦和部分不动。战后,他加入了家族的图书出版公司,然后在 1924 年的大选中进入议会。 1929 年失去席位,1931 年重新获得席位,此后不久他公开反对蒂斯河畔斯托克顿的高失业率。他反对保守党政府对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二战期间,他作为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门徒升任高官。 1950 年代,麦克米伦在安东尼·伊登的领导下担任外交大臣和财政大臣。

1957 年苏伊士危机后,伊登辞职,麦克米伦接替他担任首相和保守党领袖。他是迪斯雷利传统的一国保守党,支持战后共识。他支持福利国家和混合经济与一些国有化行业和强大工会的必要性。他支持凯恩斯主义的赤字支出战略以维持需求,并推行社团主义政策以发展国内市场作为增长的引擎。受益于有利的国际条件,他领导了一个富裕的时代,以低失业率和高(如果不平衡的话)增长为标志。在 1957 年 7 月的演讲中,他告诉全国“从未有过如此美好”,但警告通货膨胀的危险,总结了 1950 年代脆弱的繁荣。他带领保守党在 1959 年以越来越多的多数取得成功。

在国际事务中,麦克米伦致力于从 1956 年苏伊士危机(他曾是其中的建筑师之一)的残骸中重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并促进了非洲的非殖民化。他重新配置了国家的防御系统以适应核时代的现实,结束了国民服役,通过收购北极星加强了核力量,并率先与美国和苏联一起禁止核试验。 Skybolt危机破坏了英美战略关系后,他寻求英国在欧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他不愿向法国透露美国的核机密,导致法国否决了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他的首相任期即将结束时,他的政府被瓦索尔和普罗富莫丑闻所震撼,对于文化保守派和反对党的支持者来说,这似乎象征着英国建制派的道德败坏。辞职后,麦克米伦作为资深政治家度过了漫长的退休生活。他在晚年批评他的继任者,就像他年轻时批评他的前任一样。 1986年,他去世,享年92岁。

麦克米伦是最后一位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首相,也是最后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英国首相,也是最后一位获得世袭爵位的英国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