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战舰 SMS Szent István 在被意大利 MAS 摩托艇鱼雷击沉后在克罗地亚海岸沉没;事件是由附近一艘船上的摄像机记录下来的。

SMS Szent Istvn(国王陛下的圣斯蒂芬号)是为奥匈帝国海军建造的四艘 Tegetthoff 级无畏舰中的最后一艘。 Szent Istvn 是她级中唯一一艘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部分建造的舰艇,这是向匈牙利政府作出的让步,以换取匈牙利政府对资助 Tegetthoff 级的 1910 年和 1911 年海军预算的支持。它是在 Fiume 的 Ganz-Danubius 造船厂建造的,并于 1912 年 1 月在那里安放。她于两年后于 1914 年下水,但由于 Fiume 的造船厂较小,Szent Istvn 的建造被推迟,并因疫情进一步推迟1914 年 7 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她最终于 1915 年 12 月加入奥匈帝国海军。

Szent Istvn 装备有 12 门 30.5 厘米(12.0 英寸)主炮和 4 个三联炮塔,服役后被分配到奥匈帝国海军第一战列舰师。与同级的其他舰艇一起,她驻扎在波拉的奥匈帝国海军基地之外。在意大利于 1915 年 5 月对奥匈帝国宣战后,圣伊斯特文加入舰队的任务来得太晚,无法参与对安科纳的轰炸,而且由于奥特朗托拦河坝,她在余下的战争中几乎看不到任何战斗。奥匈帝国海军离开亚得里亚海。

1918 年 6 月,为了确保德国和奥匈帝国 U 型潜艇更安全地通过奥特朗托海峡,奥匈帝国海军试图突破拦河坝。这次袭击本应由 Tegetthoff 级的所有四艘船带头,但在 Szent Istvn 和她的姊妹船 Tegetthoff 于 6 月 10 日早上遭到意大利机动鱼雷艇的袭击后被放弃。 Tegetthoff 安然无恙,Szent Istvn 被 MAS-15 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大约三小时后在 Premuda 岛附近倾覆。她是唯一一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沉没的战舰。

这艘船的残骸是在 1970 年代中期由南斯拉夫海军定位的。她倒卧在 66 米(217 英尺)深的地方。她的船头在船尾仍然漂浮在海床上时折断了,但它紧邻着重度结壳的船体的其余部分。她是克罗地亚文化部的保护区。

奥匈帝国海军或帝国和皇家战争海军(德语:kaiserliche und königliche Kriegsmarine,简称 k.u.k. Kriegsmarine,匈牙利语:Császári és Királyi Haditengerészet)是奥匈帝国的海军力量。奥匈帝国海军的船只被指定为 SMS,代表 Seiner Majestät Schiff(陛下的船)。 k.u.k.德国海军于 1867 年奥匈帝国成立后成立,并于 1918 年在帝国战败并随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崩溃后不复存在。

在 1867 年之前,奥地利帝国海军或简称奥地利海军在法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奥地利远征摩洛哥(1829 年)、第二次埃及-奥斯曼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中采取了行动、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和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奥地利在七周战争中被普鲁士和意大利打败后,奥地利帝国改制为奥匈双君主国,海军也成为奥匈海军。 k.u.k. 在早期被帝国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随着奥匈帝国的工业化,德国海军发展成为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最大的海军之一。到 1914 年,k.u.k.德国海军在和平时期拥有 20,000 名人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义和团运动和其他冲突中参与了行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间里,盟军维持奥特朗托拦河坝以封住 k.u.k.亚得里亚海的德国海军。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帝国 1,130 海里(2,090 公里;1,300 英里)的海岸线和 2,172.4 海里(4,023.3 公里;2,500.0 英里)的岛屿海岸,选择依靠其 U 型潜艇攻击盟军的航运而不是冒险摧毁其战列舰、巡洋舰和其他水面舰艇。 1918 年 6 月,它试图用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攻破奥特朗托拦河坝,但在战舰 Szent István 于 6 月 10 日被一艘意大利鱼雷艇击沉后,攻击被取消。

五个月后,随着奥匈帝国在战争中面临崩溃和失败,帝国决定在 10 月 31 日将其大部分海军转移到新宣布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国,从而有效地将 k.u.k. Kriegsmarine 结束。三天后,帝国军事当局签署了维拉朱斯蒂的停战协议,将迅速瓦解的帝国从战争中拉了出来。随着《圣日耳曼昂莱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的签订,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内陆国,帝国最重要的港口的里雅斯特、波拉、菲乌姆和拉古萨成为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k.u.k.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艇被移交给盟军,盟军在 1920 年代海军解除武装的时代将大部分舰艇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