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天文台被国际子午线会议采纳为经度的本初子午线。

历史悠久的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威治子午线是一条地理参考线,它穿过位于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今天广泛使用的现代 IERS 参考子午线是基于格林威治子午线,但与它略有不同。本初子午线由乔治艾里爵士于 1851 年首次建立,到 1884 年,超过三分之二的船舶和吨位将其用作海图和地图上的参考子午线。当年 10 月,应美国总统切斯特·亚瑟 (Chester A. Arthur) 的授意,来自 25 个国家的 41 名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特区,参加国际子午线会议。本次会议因其受欢迎程度而选择通过格林威治的子午线作为官方本初子午线。然而,法国投了弃权票,法国地图继续使用巴黎子午线几十年。 18 世纪,伦敦词典编纂者 Malachy Postlethwayt 出版了他的非洲地图,显示了“伦敦子午线”与赤道相交,在后来的子午线和加纳阿克拉以西几度处。

本初子午线平面平行于格林威治天文台艾里凌日圈(512840.1N 005.3W)的局部重力矢量。因此,本初子午线长期以来一直由庭院中的一条黄铜带象征,现在由不锈钢取代,自 1999 年 12 月 16 日以来,它已被一束强大的绿色激光标记为向北照射伦敦夜空。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接收器显示,格林威治的本初子午线标记条并不完全位于零度零分零秒处,而是在子午线以西约 5.3 秒角处(这意味着子午线出现向东 102.478 米)。过去,这种偏移归因于为天基定位系统(如 WGS 84(GPS 所依赖))建立参考子午线,或者误差逐渐进入国际时间局的计时过程。造成这种差异的实际原因是,精确的 GNSS 坐标与各地天文确定的坐标之间的差异仍然是由于垂直偏转造成的局部重力效应;因此,以前的天文系统和当前的大地测量系统之间没有发生全球经度的系统旋转。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G;从 1957 年到 1998 年称为旧皇家天文台,当时正在工作的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 RGO 暂时从格林威治向南移动到赫斯特蒙苏)是位于伦敦东南部格林威治公园一座小山上的天文台,俯瞰泰晤士河以北。它在天文学和航海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由于本初子午线穿过它,因此将其命名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即今天的协调世界时 (UTC) 的前身。 ROG 的 IAU 天文台代码为 000,位列榜首。 ROG、国家海事博物馆、女王之家和快船卡蒂萨克号被统称为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天文台于 1675 年由查理二世国王委托建造,于 8 月 10 日奠基。该地点是由前萨维尔天文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选择的;由于格林威治公园是皇家庄园,因此无需购买新土地。当时,国王还设立了皇家天文学家的职位,担任天文台的主管,并“以最精确的谨慎和勤奋来纠正天体运动的表和地点。恒星,以便找出如此需要的经度地点,以完善航海艺术。”他任命约翰·弗拉姆斯蒂德为第一位皇家天文学家。该建筑于 1676 年夏天完工。该建筑通常被称为“Flamsteed House”,指的是它的第一位居住者。

天文台的科学工作在 20 世纪上半叶分阶段迁移到其他地方,格林威治遗址现在几乎完全作为博物馆维护,尽管 AMAT 望远镜于 2018 年开始用于天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