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53

锡克教简介—一神论宗教

锡克教是一种源自印度北部的一神论宗教,全世界约有2700万信徒,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在16世纪由古鲁那纳克(Guru Nanak)创立,古鲁那纳克也是第一代古鲁宗师。

古鲁

古鲁

那纳克出生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合尔附近一个名为“南卡纳萨希布”的小村庄一个普通的印度教家庭。他生活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界处,并在那里接受了教育。锡克教经文中提到,他的童年充满了神迹,年轻的那纳克在阳光下睡觉时,曾有巨蟒给他提供荫凉。

那纳克的教义强调,人们可以在没有中间人或宗师的情况下接近神灵。尽管有人说他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融合,但锡克教经书坚决否认这一点,坚持教义的原创性。此外,那纳克本人并不自称是神的使者或神的化身,他只称自己是一个受点化的人。

那纳克逝世后,他的后面还有九代大师,他们不仅是学者,也是宗教领袖,为宗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的继承者中,最著名的是古鲁阿坚·德,他编纂了锡克教的圣书《阿第·格兰斯》,他还建立了阿密萨城,建造了锡克金色寺庙。

《古鲁格兰斯沙希伯》

《古鲁格兰斯沙希伯》

《古鲁格兰斯沙希伯》是锡克教徒的圣书,被视为永恒活古鲁。由第十代古鲁哥宾德‧辛格整理,其中还收集了其他古鲁以及一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苏菲派的著作。

锡克教徒非常崇敬这本经文,从来只把它放在最高的地方,通常是以头顶书,从不让它接触地面。锡克教徒接触经书之前,必须先将手洗净,是万万不能以脏手碰书的。信教的锡克教徒在接触到经文的时候,也有义务遮住头,脱掉鞋子,把它当成一位大师。

信仰

锡克教从一神论宗教到一神论信仰,并根据来源扩展到泛神论信仰。锡克教徒认为,神是看不见的、没有形状的、永恒的。

锡克教教义认为,追求暂时的世俗欲望,会导致人们偏离神的旨意,从而阻碍人的救赎。古鲁那纳克的教诲将“自我、愤怒、贪婪、依恋和欲望”称为“五个小偷”,而那些脆弱不坚定之人的命运就是远离神,唯一的救赎途径就是严格坚守教义和不懈的坚持。

节日及宗教活动

光明节

光明节

印度教也会庆祝光明节(Vaisakhi),但是对锡克教的意义更大。这个节日用于纪念卡尔萨(Khalsa)传统的建立,该传统于1699年由第十代古鲁哥宾德‧辛格(Guru Gobind Singh)创立。这一组织是为了纪念莫卧儿帝国对锡克教徒的宗教迫害,以及古鲁得格‧巴哈都尔因拒绝皈依伊斯兰教而被处决。

光明节的时间是在四月初,作为收获季和旁遮普新一年的开始,在节日时,人们会在卡尔萨勇士的领导下举行游行,身着传统服装,由音乐家和歌手唱赞美诗。

古鲁那纳克诞辰

古鲁那纳克诞辰

古鲁那纳克诞辰,时间是4月13日,纪念锡克教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代锡克教古鲁那纳克(Guru Nanak)的诞辰。节日前两天,锡克教徒回到他们的寺庙,开始48小时不间断地诵读《古鲁格兰斯沙希伯》,祭拜队伍中,有一名锡克教徒手持锡克教旗帜,后面跟着唱圣歌的歌手,人们则跟着唱圣歌。这个日子还有很多其他的庆祝活动,如锡克教徒进行模拟战斗的武术表演。

上师解放日

上师解放日

上师解放日(Bandi Shor Vidas)恰逢排灯节。是古鲁哈哥宾德(Guru Hargobind)从莫卧尔皇帝的监禁中获释的纪念日。这位古鲁的父亲、前古鲁阿坚德因拒绝皈依伊斯兰教而被处决后,哈格宾德被莫卧尔皇帝判处监禁。锡克教徒通过点燃烟花、蜡烛,参观寺庙以及与家人共聚的方式来庆祝这一天。